在大學學術界,近年來最明顯的改變是研究所報考人數的銳減。博士班的減少比例更是高於碩士班,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報紙的競相報導博士畢業生工作難覓。
近五年來,博士班畢業生其工作機會最少的科系竟是以往最熱門,號稱最先進的科技領域。這些宣稱尖端科技的領域卻也是吸收最多學生,培養最多博士,到頭來成為工作機會最難尋找的科技領域。
這些科技研究最自豪的評估標準是其SCI論文篇數與其論文IF值。這些尖端科技領域在此類指標的確都超過了其他基本研究領域。但是在學術評比還有一個指標更是特別。這些號稱尖端科技領域其每一篇論文掛名的總人數都是遠遠超過其他的科學學門。
號稱熱門,尖端,高科技的領域為何在台灣,在國際上無多少就業市場。在台灣因為未能建立產業。為何無法建立產業,因為在市場無法被接受。其中之主要原因在於只有口號。有起點,但是無實質內容,無法創造產業也無法結合現有產業。以生物晶片為例,發現或發明一種元件即是一篇論文,而此型元件能否實用,與現有產品比較是否有競爭力則不再探討。參考附錄的兩篇文章內容即可暸解問題之所在。第一篇報導是有關一家上市的生物晶片公司2014年其財務報導。第二篇文章則是2008年11月對生物晶片其適用性之討論。
台灣的尖端科技領域總是走著類似的發展方式。喊一個口號,如同一個熱氣球,飛上天空之後無方向,無目標。政府的資金是熱氣球的燃料。燃料用盡熱氣球就急速墜落。自生物晶片,綠色能源,奈米材料,植物工廠等,都是以相同方式吸收資金然後逐漸泡沫化。台灣的競爭力為何年年後退?台灣尖端科技為何無法落實產業?這些看不見的原因,自一家生物晶片廠其行銷報導即可以發現原因。
Part I.
生物晶片廠CY擬減資,彌補虧損
201414年5月8日
MoneyDJ
台灣行業分析
精實新聞
2014-05-08 05:50:44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生物晶片廠CY董事會決議通過,將減資1億元以彌補虧損和提升公司整體淨值,實收資本額將由4.82億元減至3.82億元,減資比例約為20.71%通過。
CY主要業務為生物晶片及檢測儀器設備,目前晶片應用集中在人體、食品、蘭花檢測領域,至2013年已連續五年虧損,而為了降低虧損壓力,CY這兩年也跨入原物料貿易業務,主要為代理銷售稀土、觸媒轉換器等。
CY2014年第一季營收為612萬元,稅後虧損352萬元,EPS為負0.07元。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Part II.
由蘭花病毒檢測經驗以討論生物晶片的研發 2008年11月
http://bse.nchu.edu.tw/new_page_315.htm
在所有相關的生物感測器,生物晶片是屬於最為神祕的感測元件。許多報導將生物晶片宣稱成為神奇的產品,例如"一滴血可以檢測二十四個癌症"等。生物晶片的相關學術論文數以千計,相關的生技公司則以生物晶片為號召將公司股票上市上櫃。然而卻很少見到生物晶片實際應用上的報告。到底這些宣稱神奇功能的生物晶片是否可以實用?實際上可發揮功效?還是只是神話?這種臨床實証的試驗數據卻是難以找到。因此生物晶片是未來的明星產業,還是生技公司用以吸金的噱頭?
有三種方法可以檢查蘭花病毒。PCR技術在靈敏性方面勝過ELISA。其判讀方式因為已經引入螢光技術而避開人為因素,因此也逐漸得到官方認可。但是其致命傷也是其特點:樣本數太小。如果沒有合理的取樣技術,自蘭株取得的小樣本在統計意義上是危險的取樣行為。尤其蘭株,本體成份不均勻,病毒濃度不均勻。以微小樣本取樣是否有代表性,恰好成為此PCR技術的致命傷。
以生物晶片進行蘭花病毒檢測,其最大優點是更高的靈敏性。但是在表一的性能特性顯示此生物晶片在感測作業的限制性與危險性。除了成本高,需要更高清潔等級的作業環境,更具經驗的操作人員。此生物晶片的最大問題在於其微少樣本的代表性與感測元件反應值的量化能力。以統計之基本理念,母群內各成份如果變異更大,則需要更多的樣本才能具有代表性。對於高變異的蘭株成份與不均勻的病毒濃度,微少量樣本是此種生物晶片的特色,而另一方面也是晶片檢測技術的根本致命傷。如此微量的樣本,哪有代表性?
生物晶片另一個問題是判讀技術。如果感測元件的反應仍然依賴人眼判讀,這種主觀意識的結果無法量化,也無法建立相互比對,相互認可的技術水準。無法量化的感測技術,在二十一世紀已無生存機會。
由蘭花病毒檢測晶片的使用經驗可以做為人體醫學生物晶片之參考。然而人體檢測用生物晶片另一個特殊問題是標準物質之建立。做為比對用的蘭花無病毒植株可藉由其他技術以證明其未其有病毒,因此可做為比對基準。醫療用生物晶片其無病毒之標準物質要如何產生,如何確定?人體的複雜程度遠高於蘭花植株。生物晶片的微小樣本是其使其特點,但也就是其致命傷,取得的樣本代表性是如何?
近年來,醫學用生物晶片的報導,神話故事多於事實。一直缺乏實証的使用報告。植病界檢測設備來自醫學。然而病毒檢測的生物晶片的使用經驗反而在於醫學晶片之前。有關量測作業中的取樣技術,標準物質之建立,感測器的性能評估,量測不確定度的撰寫,實驗室與國家之間之比對與認証等技術,在量測產業早已建立。可惜"生物晶片"的開發,都是追求天上的彩虹,而渾然不知腳上的基礎是否已經穩定。藉由蘭花病毒的檢測經驗可以指出生物晶片使用的限制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