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F. O.
Olasantan (2007)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Tropical Africa: Status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30:3,
41-70, DOI:10.1300/J064v30n03_05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s://doi.org/10.1300/J064v30n03_05
生產系統和經濟重要性
今天,可以在非洲建立三個作物種植中心—Abyssinia、東非和西非。儘管目前大多數改良蔬菜品種都起源於非洲大陸以外(Roese &
Rees,1994)。根據Okigbo (1990)
的說法,除了生產作物的作業和技術之外,生產系統根據作物組合,時間和空間價值的順序,以解釋作物的種植模式。在熱帶非洲,兩種基本的生產系統類型在
20 世紀幾乎沒有變化。
首先是稀樹草原農業。提供小米、高粱、玉米等穀物,以及豇豆、木豆、大豆、花生等豆類食品和蔬菜。
第二是雨林農業。以可可、可樂、咖啡、橡膠、油棕等經濟林木作物和山藥、木薯、可可豆、車前草等澱粉類糧食作物和蔬菜為主。
在熱帶地區,農民最常採用複種和農、林業系統,種植高價值的主食和蔬菜作物。與溫帶地區不同,在田間種植主食和在園地種植蔬菜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
例如,在熱帶非洲,在混合系統中排除蔬菜作物的任何間作技術,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 Ikeorgu等,1989;
Olasantan,1992)。農、林業是在成排的有價值的樹木、木本豆科植物和年輕的經濟樹作物之間,種植主食和蔬菜。在熱帶地區實行的各種混合系統,在混合物成分的親密度和空間排列方面有所不同。
根據 Sanchez (1976) 和 Andrew 和Kassam
(1976) 的說法,熱帶農業中主要的混合物類型包括:
• 混合間作—兩種或多種作物同時種植,沒有明顯的行列排列。
• 行間作—在一種或多種作物成行種植,同時種植兩種或多種作物。
•
條帶間作—在不同的條帶上同時種植兩種或多種作物,其寬度足以允許獨立種植,但又足夠窄以使作物在農作上相互作用。
•
接力間作—同時種植兩種或多種作物,但其中一種或多種作物是在第一季作物達到生殖生長階段後種植,但是在收穫之前一段時間。
• 斑塊間作—在相鄰的斑塊或土丘上同時種植兩種或多種作物。
與熱帶其他地區的情況一樣,許多非洲農民採用了特別多樣化的系統,以滿足家庭消費需求、避免病蟲害、作物歉收和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以及適應天氣條件的必要性。而使系統更具可持續性。因此蔬菜生產多樣化必須基於對混合系統的開發。
這是由於人口增加而導致耕地稀缺的結果。建議用蔬菜等次要作物代替玉米、山藥和木薯等主要作物是不可行的,因為農民無法接受減少這些主食的耕地。正如Coursey
(1967) 和 Anon (1988) 所指出的,這些主食是非洲 2
億多人的主要能源。例如用於塊莖和綠葉的木薯生產,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中最穩定。此外,大蕉、木豆、木薯、山藥和可可豆等主食是長時效作物,可在土地上種植
6 至 18 個月。如此長時間,單獨種植它們是不經濟的。但是它們的栽培體系和生長習性,為與蔬菜間作以提高總生產力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然而在熱帶非洲,城市化已經改變了蔬菜的生產系統和經濟重要性。近來,非洲的蔬菜生產似乎正在逐漸並且穩定地從灌木叢轉移到城鎮。人口增長是促使蔬菜產量迅速增加的核心因素。例如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預計到
2025 年人口將增至 12 億( Hawtin,1996)。居住在城市的人數每年都在快速增長。根據 Harrison
(1987),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長率為每年 3.2%,而非洲城市的增長率為每年 5.3%。這是世界上都市化最高的比率之一,預計到 2025
年該比率將增加一倍。目前71%的非洲人生活在農村地區。而目前世界上 44%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環境。預計到 2025 年,大約 60%
的人口將居住在城鎮(Saunderson,1995)。這代表著蔬菜作為食物來源的集約化種植和過度開發。在非洲蔬菜生產發生了變化,正在形成相當大的種植面積和市場。此外最適合城市和城郊居民運輸和消費的水果和葉類蔬菜,其生產和銷售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由於需求和新鮮度對蔬菜生產十分重要,因此在城市和城市周邊地區也加強了水果和葉類蔬菜的種植。此外近年來的快速城市化導致本土蔬菜被捲心菜、生菜和蘿蔔等外來物種所取代。
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 (IITA)
的科學家表示,貧困家庭最常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種植傳統綠色蔬菜。
熱帶非洲農業的決定因素
環境是作物生產的主要決定因素。它是植物生長發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決定了農作物有多大程度可以發揮其潛在價值。在熱帶地區,在作物生產中的經營環境比農民更為重要(
Olasantan,1999)。
生產系統的環境可以分為物質環境和人為環境,分別運行或獨立運行。物質環境由物理要素(降雨、溫度、太陽輻射、地形和土壤)和生物要素(植被、雜草、植物、病蟲害)組成。
人類環境由經濟、制度和社會要素組成。經濟要素包括決定數量和分配的經濟政策,以及投入和產出的絕對和相對價格。政策還影響有形基礎設施的可用性和分佈,例如交通、供水、衛生服務以及營銷、加工和儲存設施。
制度要素是土地法、信貸和營銷條件、合同安排、推廣服務、土地和水的產權,以及貨物的分配和品質、分級和稅收。社會元素包括社區內的文化和習俗。這些強烈影響農民獲得資本和其他生產投入的機會,以及勞動力的分配。一般來說,人類環境決定了生產要素和產出的獲取。
外部環境管理是熱帶非洲農民面臨最具挑戰性的任務。物質環境極難或不可能操縱。許多熱帶非洲土壤高度風化,通常不肥沃。降雨的開始、持續時間、分佈和停止的時間上是不可預測的。
溫度和光照強度普遍較高,全年都可能導致害蟲發展和作物生長。與溫帶氣候不同,在種植季節開始之前,沒有冬季可以幫助減少害蟲數量。此外,在一個種植季節結束和另一個種植季節開始之間沒有休耕期。無法以休耕幫助減少蟲害。
此外,人類環境也沒有幫助。對熱帶農業發展十分重要的小規模農村信貸、稅收和法律制度還遠未成為現實。他們的組織也沒有受到農民青睞(Olasantan
,1999)。這使得將在溫帶氣候下用於大規模集約化農業的作物生產技術,轉移到熱帶地區變得非常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