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史台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中國製造業自己玩死自己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以下的一篇文章,發表於2017526日。原來的篇名是"跑了1135家中國製造企業,我終於明白甚麼叫自己玩死自己"

2017年,中國經濟如日中天,號稱世界工廠。GDP年年成長。曾幾何時,在2022年被認為是一個負面教材

再重讀2017年此篇文章,其中有不少警句,尤其"成功經驗各有不同,失敗者,教訓總是相似"

中國的很多製造企業就像一個巨嬰,不是大笑就是大哭,要麼激進要麼蜷縮,總是不能根據自己的現狀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戰略。如今上至政府、下至企業,人人都在談轉型升級,但是兔哥看到的是,真正能夠轉型升級的,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高舉紅旗,原地踏步」,要麼根本不動,要麼項目夭折,要麼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中國製造之振興,首先在於工業文化之振興,破除巨嬰情結,

讓企業學會面對現實,學會像成年人一樣思考問題,讓員工。中國現在需要的不是一場以「智能製造」為名的政治運動,而是一場全面的製造業文藝復興。

感慨我們和外資企業的製造水平差距還很大,真的很大。比如我拜訪松下電器

25年的老舊工廠,生產的早已沒有人買的非智能手機,業務連年下降。但是

走進車間,整個工廠幹乾淨淨,精益管理體系十分完善,品質控制一絲不茍,

讓我對日本的製造業水平有了深深的敬意。

台灣與中國相同文字,相同語言。隨著抖音等所謂視頻日夜不停進入台灣,台灣人心逐漸被中國化,尤其那些巨嬰心態,正是台灣社會的寫照。

要走出中國的陰影,面對國際化,一定要再看看中國的真面目。這篇2017年的文章,談的是中國企業,而實質上是中國人的人心思維。

最重要地,在此海島上的台灣人,由中國企業的演化特性,能否思考自己是否受到影響而不自覺。自己能否避免相同的錯誤。

跑了1135家中國製造企業,我終於明白什麼叫「自己玩死自己」。

資料來源:

https://chinaqna.com/a/12013

作者:兔哥(作者自稱:工業圈「東邪」,過氣網紅,滯銷書作家)

上個月,兔哥受擔任顧問的研究院裡安排,擔任了一個政府調研項目課題組的現場組長,

領著專家組調研了大概100家製造企業的智能製造發展情況,並給政府提供轉型升級的

方案建議。

這一個月可給我忙的夠嗆,連座談帶參觀診斷,每天至少4家企業,多的時候有一天9

家的。從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基礎材料,到食品飲料、服裝製造、圖書印刷

、軟體電子,還有創業孵化器,基本跑了個遍。

兔哥這麼多年來有個習慣,跑過的企業、讀過的書都會在小本本裡記上幾筆,偶爾提煉個

小笑話什麼的,否則拿什麼素材在這裡跟你們扯淡呢……

上周我數了一下,這些年跑過的製造企業不知不覺中居然已經有1135家了!老實說我

自己也挺驚訝的,看來兔哥學歷雖然沒老專家們高,但好歹比他們勤快,因為他們在空調

間裡陪主管開會的時間,我都在工廠裡聽企業介紹經驗教訓。

走得多,見得多,感慨也不少,尤其是這幾年製造企業日子不好過,大家紛紛動起了

「轉型升級」的腦筋,成功的有那麼一些,但更多的是把自己玩死的。

按照我馬雲爸爸的說法(沒錯,兔哥攀親戚就是這麼直接),成功經驗各有不同,失敗

教訓總是相似。

所以今天兔哥就跟你們說說,製造企業都是怎麼在轉型升級中把自己玩死的。

一、巨嬰

當你是個乞丐的時代,千萬不要吹牛,假裝自己是皇上,給爺來個禦廚,因為它會給

你在心裡構建一個虛幻而美好的未來。

吹得時間久了,別人沒信,你可能反而把自己騙信了。

兔哥走過的1000多家製造企業裡,70%都是自己感覺四面楚歌,管道、店鋪全軍

覆沒,人力、材料成本日日攀升,靠打雞血、跳勵志操、給員工洗腦、給客戶送錢

,拉著代理商加盟商吃吃喝喝,這些老辦法是沒什麼希望了。想突圍呢?放眼一望

,四面八方都是互聯網、互聯網、互聯網!

於是土豪們紛紛開始「轉型」,做吸塵器的改作機器人,做農機的改做無人機,做

衣服的改做定制互聯網平台,天下熙熙攘攘,皆為貼上互聯網。

很多人以為傳統企業不懂互聯網,其實按照兔哥經驗,工業4.0CPSC2M、互聯網+

、智慧工廠、工業互聯網……說起這些新詞,其實土豪們比誰都明白,因為各種培訓班

他們都去了嘛,跟你聊三個小時不帶重樣的。

然而我轉進他們車間一看,亂七八糟一塌糊塗,連20年前的基本精益生產都沒有,

你只要問一句,他們就會說「國內這個行業都是這樣的,我們還是比較好的呢!」。

所以兔哥覺得,傳統製造企業的困境與其說是因為外部環境的挑戰,還不如說是

自己內部作死。他們是通過一次次美好而成功的戰術,讓自己最終陷入了戰略困境

之網,現在是越掙扎,網子勒的越緊。所以現在也有越來越的製造企業發現,好像

自己什麼都不做,反而活的還好一些,而這種看起來的「好一些」,麻痹了他們對於

現狀和未來的判斷,這是另一種作死。

中國的傳統製造企業總是在兩個極端上來回擺動,當土豪們聽了某位大師的互聯網

思維講座,熱血沸騰的時候,一拍腦袋可以豪擲千金,我就見過一個做鋼管的公司

,給員工連個口罩都不捨得買,卻扔幾千萬去開發APP互聯網平台的。而這些「跨

越式」發展的企業,一旦遇到挫折,又立刻縮回來,變得比任何人都保守,你跟他

說什麼他都認為你是忽悠、扯淡、不切實際。然後開始怨天尤人,跟政府抱怨給員工

上社保太貴啦、環保檢查太嚴啦之類的,高呼「實業難做」,企圖讓政府出手救他。

如果說愛國主義是惡棍最後的避難所,那麼堅守實業就是爛企業最後的護身符。

兔哥見過一家企業根本沒有技術可言,靠買兩台設備、招一批人給別人造東西起家,

當年靠著關係輝煌過一段,但是車間管理一塌糊塗,帖上個「堅守實業」的標籤,

就把自己當成了國家民族的救星,站上了道德制高點。

我替國家謝謝您,求您千萬別再堅守了,您除了浪費國家的資源沒什麼貢獻,趁早

關門該幹嘛幹嘛去吧,國家其實沒有您堅守會更好……

中國的很多製造企業就像一個巨嬰,不是大笑就是大哭,要麼激進要麼蜷縮,總是

不能根據自己的現狀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戰略。如今上至政府、下至企業,人人都

在談轉型升級,但是兔哥看到的是,真正能夠轉型升級的,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

「高舉紅旗,原地踏步」,要麼根本不動,要麼項目夭折,要麼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我這次調研的企業中,其中有兩家食品製造企業,管理體系很類似,進車間都要先

換衣服、帶頭套鞋套,然後全身吹風,洗手消毒後才能進去。表面上看起來管理都

不錯,但是我在裡面用手摸了幾處地方,一家讓我沾了一手灰,另一家一塵不染。

前一家是咱們中國的龍頭企業,後一家是北京市順義區的一家日資企業,叫京日東

大食品(注意是日籍華人,老板是60年代才去的日本,所以你千萬別說什麼日本人

就是比我們認真比我們厲害,中國人不差什麼)。

這就是我們製造業的差距,看起來什麼都有,但是照葫蘆畫出瓢總不是人家那麼回事

。為什麼呢?

我們看看細節,那家日資企業,裡面每一個地方,哪怕是維修車間的工具,都擺放的

整整齊齊,廠裡每一個員工見面都會微笑著互相問「你好」,你別小看這一句話,當

員工有了主人翁意識的時候,每一項改進他都願意貢獻智慧。

所以那家日資企業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了極致,這顯然是全員參與的結果,這就是

企業文化的力量。

而咱們的企業往往覺得企業文化就是個虛的東西無所謂,管理就是主管一個人的事

,主管當然只能關注到大面,細節他顧不上,而員工覺得管理跟自己完全沒關係,

自然就是空有架子沒有實際。我們跟人家看起來什麼都不差,可就是差一點文化,

這個一點,其實就是十萬八千里了。

所以兔哥一直呼籲,中國製造之振興,首先在於工業文化之振興,破除巨嬰情結,

讓企業學會面對現實,學會像成年人一樣思考問題,讓員工。中國現在需要的不

是一場以「智能製造」為名的政治運動,而是一場全面的製造業文藝復興。

二、文盲病

去年的一次走訪,去的一個老朋友的企業,做輪胎設備的,他給我介紹自己轉型

升級的經驗。布拉布拉講了一堆「互聯網+」的理念,然後加上樂視賈總的跨界顛覆

生態化反理論,最後告訴我他準備進軍醫療行業,跟日本專家合作做一家高端的、

牛叉的、帶有互聯網思維的……醫院。

回來後我在網上買了本新華字典送給他,扉頁上寫了「轉型」兩個字,這兄弟不明

就裡,我也沒多做解釋。今年他投了重金的醫院沒搞起來,虧了不少錢,再見面說起

這事來,我告訴他當時送你字典,就是想讓你自己查查那個詞是什麼寫的,是「轉型

」,不是「轉行」。

一個企業冒然轉到全新的行業,既沒有行業的經驗,又沒有客戶的基礎,也沒有熟悉

監管的團隊,失敗是大概率事件。

而轉型是指在自己熟悉的行業和領域內闖出一條生路,在熟悉的軌道上做創新。轉行

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轉型是要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中,跳出原來的框架去思考,從

而改變現狀、求得生路。只有在一個行業內專注地去經營,長期地去耕耘和積累,才

能發現那個行業中的痛點問題是什麼,才能夠針對這些痛點的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有人肯定會說,兔哥你也轉過好幾次行啊!

我必須得告訴你,首先我每次轉行都是因為有一些現實的原因,不得已而為之,是被

迫的不是我積極主動去尋求的。其次你只是看到我明面上的行業變了,但是沒看到,

其實我的內核,「扯淡」的能力始終沒變,所有看起來的「轉行」其實都是我自己核

心能力的價值延伸。

比如谷歌做無人汽車,什麼跨界顛覆,中國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效仿之。可你不知道的

是,無人駕駛技術本來就是谷歌的長項,它並沒有跨界,而是把它的核心技術延伸到

了自動駕駛上。

很多自動駕駛原本用的就是谷歌的圖象處理技術,圖像和數據處理的技術這正是谷歌

搜尋多年來積累的優勢所在。

你不能把谷歌的汽車看成是一輛汽車,應該把它看成是一部強大的數據處理器,因為

他通過聲光電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在識別周圍的環境,把這一系列傳感器獲得的信號

輸入到他的中央處理器當中去,判斷我這個車周圍都有幾輛車在開,這幾輛車的速度

是多少,發生碰撞的概率是多少,進行快速地運轉。所以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實際

上不是傳統意義的汽車,他的核心是強大的數據和圖像的處理器,而這原本就是谷歌

的核心技術。

德魯克說過:「創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創新在傳統行業中照樣可以進行。」美國的創新

型企業有3/4來自傳統行業,只有1/4是來自科技行業。

轉型和創新都需要專注執著的「笨人」,專注在自己的行業,要像華為那樣專注,幾

十年來如一日做通信設備,不炒股、不賣樓、不做金融、不上市。

傳統製造企業沒必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所在這個行業沒什麼前途,一定要跨界

到雲裡霧裡的高科技行業去。

並不是所有人都非要去搞什麼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你是炸油條的,就把

油條炸好,炸成全世界最好的油條,生意不見得比阿里巴巴小。

如果遇到瓶頸要轉型,可以跳出原有路邊炸油條的框架,看看能不能標準化,能不

能做成寫字樓外賣,能不能配上特制豆漿,或者能不能聯合附近的油條攤、煎餅攤

整個小吃一條街,這才是真正在轉型。

轉型的關鍵在於價值創新,為整個產業鏈賦予新的價值,沒有了價值創新,「轉型」

只能淪為「轉行」。

中國製造企業要學會把這兩個詞區分清楚,如果實在不明白,兔哥也可以賣你一本

字典,回家慢慢研究。

三、模

這幾年互聯網行業急速發展,像一個幽靈一樣籠罩在中國經濟的上空,給我們的製造

企業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這就是迷信「模式創新」。

今天我們的傳統製造企業非常熱衷於搞各種各樣的「模式」,任何一個「大師」提出

任何一種模式,都有製造業的土豪前赴後繼為之買單,去當大師的小白鼠。而這些

模式說到底就一句話「找個新管道賣貨」。

線下代理商不行了改電商,電商不行了換微商,再不行就做直播,做社群行銷,做

IP行銷,C2CC2BC2MO2OOAO……動不動設個小目標,砸幾個億建個平台,

最後發現,無論建了多少個平台,用了多少種模式,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產品還是

不值錢。

其實無論是什麼模式,熱鬧的也就是那三兩年,最終能讓我們記住的,還是那些好的

品牌,那些好的產品。哪怕這些品牌的價格高一點,我們也能忍著,因為他們能給

我們信任。也就是,最終讓一個企業屹立不倒的,還是你的品牌,無論模式如何變遷

,管道如何改變,品牌都能平移、跨越這些障礙。而品牌的背後,歸根到底還是你的

產品,能不能給客戶,給消費者以信任感。

比如這個月我走訪的另外一家德資企業,叫羅森伯格,一個典型的德國隱形冠軍。

其實它就是個小企業,規模並沒有多大,而我去的這家亞太工廠就生產一種小東西

,一個汽車上用的連接器。

老實說我並不認為這東西有多高的技術含量,模式也很簡單,生產然後賣給

汽車企業。

如果在國內,這種不過就是個亂糟糟的五金加工廠,而這個德資企業,生產管理

體系、人才培養體系、質量控制體系之完善,讓自認很有見識的兔哥都要豎起大

拇指。

我去看車間的電鍍環節,這一般是污染比較重的,在北京都要盡量疏解的環節,

但是它那裡居然一絲異味的都沒有,而且連電鍍泥都要拉回德國二次提煉。它的

負責人跟我很自豪的說,建廠十幾年,沒有污染過中國一寸土。

你知道它的邏輯,它的模式是什麼嗎?沒錯,它做的就是個小東西,在整個汽車

裡,它占的成本恐怕連千分之一都未必有,但是它的品牌認知度高,產品品質好

,作為汽車廠商,不可能為了在這麼個小東西上省點小錢,就買一些爛廠商做

的東西。

所以它看起來是個門檻不高的行業,但事實上被替換的可能性極低。

比如剛才說的這家企業,在如今車市不景氣的情況下,它還能維持每年百分之

三四十的增長,靠的不是高科技、不是新模式,而是把小東西做到極致,讓你

換無可換,這就是德國隱形冠軍的「模式」。

中國製造企業不要迷戀各種模式,在賣貨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的狂奔,而忽視掉

品牌和產品的建設,歸根到底,我們賣的是產品,不是模式。

四、牛

這幾年各種互聯網轉型培訓班的忽悠,也算讓傳統製造業的企業家們認識到了

自己的不足,搞互聯網轉型,靠自己原班人馬是不行的,那咱們就找牛人來

替我幹吧!

如今的製造企業面臨的一系列的困境,很多老板想到解決方法就是找牛人,

找大神。上阿里巴巴挖人、上同行業大企業挖人、再不行去美國挖人。

這還不光是製造企業,連互聯網公司也迷信這一套,比如前幾年某影片網站就

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牛人進來,敲鑼打鼓歡迎一番,在蜜月期打得火熱,但

新鮮感一過去,發現好像沒什麼效果,於是馬上反攻倒算,數落別人的各種不

是,接著就在企業內部穿小鞋,使絆子,搞批鬥,明裡暗裡各種敲打,最後,

不歡而散。甚至有找各種藉口欠薪水不給錢的,於是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撕逼,

互相指責。

通過一輪又一輪的引進牛人大神,製造業的企業家們終於得出一個結論:這些

傢伙都是大忽悠、大騙子。

我們的製造企業極少有在自己的身上和企業內部找問題根源的,客觀的講,牛人

大神們可能是有不少大忽悠的,但為什麼偏偏都被你遇見了呢?當你迷信這些

牛人大神能解決你所有問題的時候,這種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因為你要明白,牛人到底是什麼產生的。

我們很多製造業企業家的邏輯是這樣的:一幫牛叉的人(比如阿里巴巴十八羅漢),

湊到一起,才能做成一件非常牛叉的事。所以我只要把這些牛叉的人挖過來,就一

定能把我的問題也解決了。

真相是,當年,在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一群普通人,組織到一起,通過協作,

加上點運氣,做成了一件牛叉的事,於是所有的這些普通人都成為了大神。

所以這些大神是在一個特定的時機、平台和資源下功成名就的,而你的企業能夠匹

配這些資源給他嗎?還有,你捫心自問,真的是想跟大神一起做一番事業嗎?你其

實只是看中他們在的資源,希望能夠榨乾這些資源後,把他們一腳踢開,空喊事業

合夥人,都是嘴上說說。

先不說這些牛人是不是真有本事,就算真是諸葛亮,到了你這裡,任何一個老油條

都可以對他指手畫腳,動不動再打個小報告,他也免不了要成為徐庶進曹營,一言

不發。更壞的結果是,牛人來的太多,沒事爭個寵打個架,外面的戰爭不好打,先

整死隊友再說。

我們有多少製造企業,引入了牛人大神們之後,各種大會小會的開,一下子推動這

個項目,一下子推動那個項目,各種發散各種腦風暴,結果哪個項目也討論出結果

,會議結束,大家做鳥獸散,一切歸零,然後再來一輪。

你今天做企業面對的困難,從來不是因為缺少牛人,不是因為你的人不行了,而是

因為人的協作方式不行了,也就是你的內部組織架構和溝通機制出了問題。當你的

體制不行的時候,用一群牛人,還不如用一群慫人,至少他們不打架。

五、老

前兩年,有一個製造業企業家想給乾股拉我入夥,老實說他的產品還不錯,我覺

得挺有前途,企業規模也不算小,拿幹股總是不吃虧的。但是我去參加了一次他

們公司的例會,回來後就決定不要他的股份,也不參與他的業務了——因為我覺

得幫他做事是浪費時間。

我只關注到一個細節,就是整個下午三個多小時的會議,除了我這個外人說了

兩句,全是他一個人在講話,講業務想法,講發展方向,講人員分工,整個

公司的高管團隊,居然沒有一個人說話。

這樣的公司你可想而知,除了老板一個人拼死拼活的幹活,其他人都是旁觀者,

這個團隊肯定是沒有戰鬥力的。幫他做事,兔哥自然覺得是浪費時間,有那功夫

還不如我去看兩集電視劇。2年過去了,事實證明,這個公司發展果然不是很好

,原來的轉型項目沒了下文,蜷縮回傳統業務茍延殘喘去了。

在我們很多傳統製造企業裡,老板、主管都是全能選手,無所不能。公司內大大

小小的會議都可以成為老板個人成功經驗的交流會,成為他傳授成功致富秘笈的

函授班,你還不敢提不同意見,要麼說你不切實際,要麼說你不服管,再給你穿點

小鞋,保證你混不下去。

這就是我們製造業企業家們,對自己過往成功經驗深度迷信的結果。

不可否認,傳統企業家很多都是篳路藍縷的發展,依靠個人的聰明才智、人脈關

係逐漸壯大起來的。但悲劇就在於,這種成功對於企業家自身的束縛,已經成為

了企業轉型升級最大的障礙。

他們相信「道」,相信萬變不離其宗,以為自己三十幾年前的成功經驗可以指導

如今新時代下的一切工作,所以,就導致他們既看不到變化,也不願意變化。

更可怕的是,這種成功的老板,會在企業內部培養出一個依賴於這種成功的生態

系統,也就是跟著老板一起篳路藍縷開創成功的元老團隊,他們是這種成功的既

得利益者。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質疑這種成功經驗,改變就意味著威脅他們的地位

,這股強大的保守力量,足以扼殺任何外來的新鮮血液。

這個時候,就算老板們痛下決心想要變革,也只能有兩種選擇,要麼內部進行

大清洗,清楚元老,落下個無情無義的罵名。要麼內部進行妥協,在新晉者和

元老中間和稀泥,這能解決眼前的問題,但長遠看必將引發更大的衝突。

所以,對於這些帶著成功光環的製造業老板們而言,這就是一種騎虎難下、進

退失據的局勢。

所以,對於傳統製造業企業家,尤其是曾經很成功的企業家,轉型升級的第一步

,就是要學會破除自己的權威,摘掉自己的光環,這個過程很痛苦很艱難,但是

必須去做。因為只有突破過往成功的束縛,我們才能迎來更大的成功。

結語:

其實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坑還有很多,只是時間篇幅所限,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以後有時間兔哥可以再一個一個案例的跟大家聊。

尾聲:

這幾年走訪了這麼多家製造企業,感慨良多。

感慨我們和外資企業的製造水平差距還很大,真的很大。比如我拜訪松下電器

25年的老舊工廠,生產的早已沒有人買的非智能手機,業務連年下降。但是

走進車間,整個工廠幹乾淨淨,精益管理體系十分完善,品質控制一絲不茍,

讓我對日本的製造業水平有了深深的敬意。

感慨我們製造業轉型升級中的百態,糊裡糊塗者有之,朝令夕改者有之,怨天

尤人者有之,在死亡邊緣掙扎著更有之……

然後我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亮點企業,車間裡播放著流行音樂的時尚工廠,樓道裡

一塵不染的精益工廠,科研能力卓越的技術工廠,智能化水平極高的未來工廠……

緊挨著兩家服裝企業,用一大塊布料的西裝50元愁賣,一小塊材料的內衣1000

搶著買,同一個行業,同一個地區,冰火兩重天。

這就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也是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只有產業的新陳代謝,

沒有帝國的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