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無官御史台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東非小農農業 - 趨勢、制約因素和機遇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資料來源:

https://www.afdb.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publications/working_105_pdf_d.pdf

摘要

小農農業繼續在非洲農業中產生關鍵作用。本文通過對肯亞、伊索比亞、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案例研究,調查了東非這子行業的趨勢、挑戰和機遇。在這些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體中,小農耕作約佔農業生產的75%,佔就業的75%以上。然而小農和整個農業對該地區2005-08年近期快速成長的貢獻仍然有限。

相反,成長是在特定的貿易由服務業驅動的。本文發現,在國家層面機構薄弱,受限進入市場和信貸。這些因素,包括基礎設施不足,小農耕作生產力成長受限。需要採取的措施提高小農的生產力。包括容易獲得土地,訓練提高技能並鼓勵技術採用和創新,以及去除貿易障礙。在區域和全球水準,國際貿易壁壘需要解決。

一、簡介

1.1背景

直到最近,非洲農業的特點是成長緩慢、要素生產率低、貿易條件下降,而且往往還存在加劇環境問題的做法。自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非洲國家實施了宏觀經濟、部門和體制改革,目的在確保經濟的高速和可持續成長、糧食安全和減貧。

儘管近期農業成長有所加速,但該部門的成長仍然不足以充分解決貧困問題、實現糧食安全,並導致非洲大陸的GDP持續成長(Dessy等,2006; 2008)。

本研究考察的所有四個東非國家,伊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都可以被描述為以農業為基礎。也就是說,農業是這些經濟體的支柱。1農業由佔多數的小農,主導土地和生產大部分農作物和畜產品。小農面臨的主要長期挑戰是由於缺乏市場進入、信貸和技術而導致的生產力低下,近年來糧食和能源價格波動以及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加劇了這種情況。

儘管大多數國家採取了許多合理的農業政策,但實施一直滯後。此外,一些捐助者對該部門越來越失望,包括非洲開發銀行在內的一些捐助者繼續參與。擴大了政策制定和實施之間的差距。

儘管如此,農業投資在危機前的幾十年。近期食品價格飆升以及需求以實現更大的多樣化,轉向國內導向的生產。由於其重要性和尚未開發的潛力,金融危機可能會喚醒該行業得到應有的關注。2

非洲小農可根據以下幾類進行分類:(i)農業生態他們經營的區域;(ii)其農場組合的類型和組成,以及土地所有權;(iii)基於他們從農業活動中產生的年收入。

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小農戶的耕地通常少於一公頃的土地。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可能會增加到10公頃或更多半乾旱地區,有時與多達10只動物的牲畜相結合(Dixon等,2003)。根據農場收入,小農戶的範圍生產僅用於家庭消費的作物。而發達國家的收入為每年高達50,000美元(Dixon等,2003)。大多數小農經營在以家庭為計劃、決策和實施,在社區層面的關係網路內運作。3在此研究,根據土地和牲畜擁有量定義的小農,種植不到2公頃的土地,只有幾頭牲畜。

仔細研究東非四個國家的農業是及時的,尤其是由於這些國家在2005年至2008年間危機前的快速成長率為7.3%。這些成長率歸因於相對穩定的宏觀經濟條件。自部門更多地參與其經濟。此外該機構進步,更強大的區域和次區域組織,以及更強大的民間社會和社區網路使政府更加負責任,因此也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表現做出了貢獻(AfDB/IFAD, 2009; AfDB and World Bank, 2009)。由於所有東非經濟體以農業為基礎,重要的是要了解該部門在多大程度上做出了貢獻到危機前的強勁成長表現。雖然非洲的長期成長受到全球影響的威脅金融和經濟危機,東非成長表現依然強勁。200910月,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年非洲的經濟成長將僅達到3.9%(高於2009年的2%),遠低於危機前的水準。2010年的預計成長率為5.8%。但長期成長前景的東非國家,特別是農業部門,在幾個原因。首先,只要這些經濟體繼續快速擴張,它們的成長將轉化為收入的增加和總需求的上移,用於加工食品等附加值較高的農產品。該地區的農業部門將產生擴大更複雜的生產和增值的機會。其次,捐助方將重點放在基礎設施上,改善農業部門的市場進入,從而實現規模經濟。經過利用他們的比較優勢,小農將能夠專業化並通過市場交換產品。換句話說小農會成為市場化的農業生產者。最後,由於大多數窮人是從事小農農業,有必要更好地了解其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和減少東非貧困做出貢獻。

儘管小農農業在東非很重要,但策略危機背景下的概念和經驗分析,這將指導政策制定者和發展作業者,努力振興農業危機過後的稀少人煙。此外,最近的研究傾向於檢查特定的對小農活動的限制(Liverpool Winter-Nelson2010Reardon等,2009Markelova等,2009Obareetal., 2003 and others),但不採取對行業的全面看法。相比之下,本文調查了總體趨勢,小農農業面臨的挑戰和策略機遇。

該研究目的在幫助這一重要人群,從新出現的機會中,來自東非的經濟成長和區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得到受益。分析還研究了最近食品價格的上漲和相關機會,如何可以抓住充分利用東非的農業潛力,以期從東非到非洲大陸其他地區的應用經驗和最佳作業。

1.2 研究目標

該研究調查了小農面臨的趨勢、制約因素和機遇由於世界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東非的農業和以及不斷變化的國際金融狀況。該研究有以下目標:

1.評估績效和未來挑戰,以及東非小農農業面臨的機遇;

2.強調可以振興該地區小農農業的條件,有效地適應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受益於外部環境的變化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

3.指導世界銀行在該行業的發展業務,以期幫助它為東非農業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1.3方法論

該研究由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部進行,農業和農產工業部(the Agriculture and Agro-Industry Department OSAN)的支持和合作,以及世界銀行在研究國家的外地辦事處。該研究結合了對現有肯亞、伊索比亞、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文獻和國家案例研究。所研究的國家是根據其經濟規模選擇的,高小農的比例(超過75%)和農業對GDP的影響較高的貢獻。

除了利用世界銀行的數據庫、農業政策的二手數據,農業產量、加工等經濟指標取自相關政府機構和機構,如糧農組織、農發基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家研究機構和其他機構。數據的解釋通過與研究國家相關國家官員的討論獲悉。

1.4研究結構

報告的其餘部分組織如下。第二節考察趨勢東非的農業發展,重點是小農的表現農業。第三節分析了小農農業的主要制約因素生產。而第四節概述了該地區的農業振興小農的機會。第五節介紹了結論和政策含義。

2.東非小農農業發展趨勢

2.1小農與農業發展

研究涵蓋的四個東非經濟體,烏干達、伊索比亞、肯亞和坦尚尼亞,都是以農業為基礎的,但在該部門的方面存在差異對GDP的貢獻。在伊索比亞和坦尚尼亞,農業仍然是主要貢獻者,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47%43%。在烏干達和肯亞,但服務業發展迅速,成長率約為9.5%,超過了農業,貢獻了GDP45%60%。分別遠高於農業的30%34%。儘管如此,在所有研究國家,農業仍然佔勞動力的75%左右,強調該部門在國家創造就業和減貧方面的重要性(圖2.1和表2.1)。

儘管伊索比亞其人口幾乎是其他三個國家的兩倍,而且人口眾多土地面積,仍未實現相應的經濟潛力。因為此國家是該組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低的國家,也是大陸該組中最低的國家之一。然而,其經濟成長率最高(平均11.4%)。近幾年,包括農業。4各自的GDP成長率分別為2008年分別為6.5%7.0%7.3%。烏干達、肯亞和坦尚尼亞也能夠實現人均GDP的高成長,但這些經濟體的農業成長喜憂參半。例如在烏干達,農業對烏干達2005–08GDP的快速成長貢獻微乎其微

(表2.2)。相反,成長是由服務業,特別是貿易推動的服務業。5

這四個國家超過75%的農業總產出是由平均農場面積約為2.5公頃的小農。主要生產用於家庭消費,並使用傳統技術。有限的商業和半商業生產也會發生。此外,不到總土地面積的4%有灌溉。主要作物包括穀物、塊根作物、香蕉茶、除蟲菊、劍麻、切鮮花、咖啡、棉花和煙草。咖啡、棉花、園藝產品和茶是主要出口農作物。牛和家禽在畜牧業分部門中占主導地位。其他生產的重要牲畜是綿羊、豬和山羊(詳見圖2.2 四個案例研究國家生產的農產品)。在大部分研究中,園藝,林業和漁業也是重要的經濟活動國家。特別是,園藝正在成為肯亞最大的部門經濟,年收入約20億美元,規模達240家生產者和超過150,000名小農,並僱用了150萬勞動力。

此外,所研究國家的糧食安全仍然是一個挑戰,儘管農業增產潛力巨大。實現這一潛力需要政策重新定位,特別是加強市場進入和信貸,採用技術,增加作物品種。提高生產力,即增加農業產量持續低迷,還需要改善對農業資材的獲取。

因此,加強資材和產出市場進入的政策仍然是關鍵。特別是改善小農進入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需要注意力。

2.2小農農業與減貧

根據定義,農業成長是大多數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體國家減貧的主要來源。小農農業的擴張可以導致更快通過提高農民收入和減少糧食率支出,從而減少收入不平等(Mellor 1966, 1976; Magingxa and Kamara 2003; Diao and Hazell 2004; Resnick 2004; Bahram and Chitemi 2006; Anríquez G. and K. Stamoulis, 2007; and World Bank, 2008)。正如Ravallion所觀察(2001),家庭平均收入增加2%會導致貧困人口減少率平均下降約4%2008年世界發展報告還觀察到,源自農業的GDP成長,在與其他部門的GDP成長相比,能減少貧困(World Bank2008)。

各種估計表明,雖然微不足道,但是積極。四個研究國家的貧困狀況發生了變化,但沒有達到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所需的水準1,消除極端貧困和飢餓。在四個國家進行的調查表明大多數家庭過去二十年,貧困是在農村居民中更為普遍。此外,就業導致的貧困水準變化,各部門的數據表明農村居民的貧困狀況發生了變化。農業高於從事其他職業。此外,農村地區農民和漁民的貧困發生變化,高於城市從事其他職業者的貧困水準變化。從事有償就業和自營職業者除外。

具體而言,伊索比亞的貧困人口比例(貧困人口指數)為估計從1995/1996年的45.5%下降到2007年的38.7%(表2.3)。2004/05年度,貧困線以下人口比例為農村地區約為39.3%,城市地區約為35.1%。在肯亞,窮人的比例從1997年的52.3%下降到2005/0645.9%

雖然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比例從1997年的46.4 %2005/06年的42%,城市貧困減少了16.5,從1997年的 43.5%2005/06年的27.4%。烏干達的貧困下降的趨勢也很明顯,1992/93年那裡約有5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2005/2006年為31%。然而,貧困在烏干達不是均勻分佈,而是集中在農村地區。例如1995/96年,大約50%的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地區,而城市地區為20%。在坦尚尼亞,最近的估計表明,按部門和地區劃分的貧困分佈,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沒有任何顯著變化,大多數貧困人口集中在農村領域。

從農業向其他收入來源(如有償工作或自營職業和創業)的轉變,具有更大的減貧潛力。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建議提高農業生產力,這將使工人從農業轉向其他收入來源。特別是工業化是成長和減貧所必需的(Gollin; Parente; and Rogerson, 2002)。農村也存在大量未開發的潛力創業。

在此背景下,可以得出結論,東非四個國家的見證,適度減少貧困可以歸功於農業部門,尤其是小農。貧困狀況改善地位,無論多麼小,都會對家庭的營養產生影響,因此回饋農業8

2.3農業生產力

農業生產力是高水準和可持續農業成長的關鍵決定因素之一,實際上是其長期成長的關鍵決定因素。快速農業成長使各國走上了更廣泛的轉型之路過程。不斷增加的農業收入提高了對工業品的需求。降低食品價格,抑制通貨膨脹和促進非農成長,並創造額外的需求工作人員。不斷提高的農場生產力也鼓勵了廣泛的創業活動。通過向新產品的多樣化、農村服務業的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新出口市場的開拓(Harvey2006World Bank2008).9總而言之,正如GollinParente Rogerson (2002)所強調的,不斷提高的農業生產力使農民能夠從事其他活動,從而導致結構性變化。非洲的收入需要轉型才能趕上更發達的經濟體。

土地豐富或非農工作迅速擴大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擴大,採用省力技術。由於相對案例研究國家具有豐富的土地,臨時的部門成長策略其捐贈基金,依靠擴大面積可以被認為是與其資源相一致(Gordon, 2008)。它將沿著其他土地豐富的歷史道路, 如阿根廷、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聯邦,美國等國家。

在這些國家,隨著土地的增加,帶入栽培勞動生產率急劇上升。成長伴隨著顯著的結構變化。農業技術的迅速採用,主要是機械技術,減少了農業的勞動力需求。從長遠來看,技術需要改善和提高生產力對於推動非洲東部的農業成長也一樣。

這四個國家的經驗及其農業成長策略,也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看待。國際經驗表明,國家通過採用技術實現了持續的農業成長,從而提高了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的聯合生產力(即全部生產率)。技術變革的模式是節省勞動力還是土地儲蓄,取決於哪個因素相對缺乏。在東非,額外的可用於農業用途的土地一直是主要制約因素(第3節)。

伊索比亞這些一般性得到了Dercon andZeitlin (2009) 發現。作者認為,技術採用和擴大土地持有量個體小農的變化,即要素比率的變化,導致生產力提高。然而,技術的採用和土地使用權的增加,影響了整體以不同的方式提高生產力。雖然技術採用提高了所有人的生產力生產要素,增加獲得土地的機會以犧牲勞動生產率與土地生產力為代價。作者強調了經濟激勵和高技術採用和農業創新的回報。

在此期間,所有四個國家的每公頃穀物產量基本保持不變。1980–2007年,也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圖2.3)。正是在這種背景下Oxford Analytica (2009)從其對東非的策略分析中得出結論。稻米和玉米等主食的產量只有大約一半到通過適當的化肥、灌溉和種子。同樣,這四個國家每名工人的農業增加值過去五年呈上升趨勢,但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低於減少農村貧困所需的水準(圖2.4)

根據World Bank2007),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平均農民生產每公頃只有一噸穀物,不到印度農民產量的一半,不到中國農民產量的四分之一,不到美國人農民生產的五分之一。因此,東非國家需要藉鑑土地缺乏的亞洲國家(專欄2.1),其中綠色革命的特點與1960年代和1990年代農村轉型,作物產量增加是決定性因素。亞洲綠色革命的成功取決於以小農為重點的生產力轉型,對貧困減少,糧食安全和經濟成長產生重大影響。

一般來說,使用現有技術進行土地擴張會帶來環境成本,因為森林和野生動物區被侵占,魚類資源枯竭。此外作為越來越多的邊際土地開始耕種,生產力下降。因此農業的成長路徑需要結合土地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特點,保護資源基礎的模型,因此將不同於過去的經驗。

由於東非禀賦的多樣性,成長路徑更好的在於這些國家土地更豐富的地區,種植更大的土地,此將是最佳的。而那些與高產和精耕細作相關的風勢,將適合具有土地較少地區。如果在相對土地豐富的地區,每個工人的面積可能增加,全要素生產率(與產量)的增加,將是在短期。反之亦然。適用於土地缺乏的地區,在這種情況下產量即使在短期內也有必要增加。10

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影響因四種情況而異。根據國家的資源禀賦、人口特徵、營銷機會、首都商業環境和積累的體力和人力。迄今為止,這些國家更多地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了農業成長,藉由擴大耕地面積而不是通過增加產量,技術採用有限和採用過時的農業做法。這與世界其他地區,幾乎所有的農業成長都是產量的結果增加。與非洲其他地方一樣,在東非,土地生產力的提高與亞洲綠色革命的規模難以捉摸,儘管已在特定領域取得成就,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採用改良玉米品種,豆類和木薯。

專欄2.1:亞洲農業成功的經驗教訓

農業成長和減貧領域最偉大的成功案例來自於中國的綠色革命。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亞部分地區。這尤其適用於中國和印度,它們共佔佔世界人口的40%。兩國在過去都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兩個十年。中國在1970年代末開始了這一進程,而印度在1990年代初開始。這改革帶動了經濟快速成長,中國的年成長率為8-9%,印度的年成長率為6-7%。。農業產量的急劇增加與新的高產量有關作物品種(稻米和小麥)、灌溉以及無機肥料和殺蟲劑的使用。同時,各國對農村基礎設施、推廣、農業研究、信貸系統進行了大量投資。資材品購買,以及對資材品和穀物市場的干預(Dorward等,2004)。

亞洲綠色革命通過降低食品價格,為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以及因為經濟高速成長,從而減少貧困。亞洲綠色革命的決定性因素是通過增加作物品種、擴大應用肥料和灌溉設施的改進。與此同時,人們也開始擔心過度使用化學品、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壤退化、蟲害問題以及營養和風險影響單一栽培系統(Bhalla Singh2001)。

在印度,糧食產量在1980年代以每年3.5%的速度成長,有助於減少貧困。

貧困發生率從1970年代初期的50%以上,下降到1990年代後期的35%。農業發展(化肥和信貸補貼)和農村基礎設施支出,為農業成長和減貧的關鍵決定因素(Fan等,2004)。印度的小農(擁有不到2.0公頃農田的人)佔全國農民的80%,但只有佔總耕地的33%。儘管如此,他們仍生產該國41%的糧食。他們的生產力略高於大中型農場。此外,他們的適銷盈餘在增加。1970年,印度的小規模資產是淨買家或產生了微薄的盈餘。

然而,在1990年及以後,它們產生了7.2公噸/年(百萬噸/)的可銷售盈餘。),小麥1.3/年,主食2.1/年,油籽1.7/年。

在中國,國家在促成1978年開始的農業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經歷了二十年的政策失敗之後,削弱了經濟並損害了政治領導層的信譽。在農業部門經濟改革始於1978年,因為高層認為農業生產力停滯不前成為阻礙整體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一次性改革的關鍵要素分別是:(1)廢除公有財產權;(2)引入家庭承包農業;(3)價格和市場自由化;(4)法律改革(Guoetal., 2007)。在中國和印度,商業面向的小農場是公共干預的主要受益者,特別是土地政策、糧食營銷、支持服務和農業研發。這些問題在更加脆弱和多樣化的環境中很重要。非洲農業生態系統也是如此。

資料來源:Peacock et al , 2004; Gulati, Fan, and Dalafi, 2005; Hazell et al , 2007; and Singh, Kumar and Woodhead, 2002)

3. 非洲東部小農戶農業的制約因素

所研究的四個東非國家的小農農業一直面臨諸多限制。雖然有些是每個國家獨有的,但大多數是相似的性質。這代表著將在各國解決這些問題使用共同的解決方案。

下面討論的限制並不是新的,而是長期存在的,也許甚至是慢性的。除了小農,一定程度上的制約也影響大規模或種植園的農民。

3.1小農農業的長期制約因素

3.1.1土地使用權、使用權和土地管理

土地使用權的不確定性和獲得土地的機會不足,一直是東非小農農業面臨的嚴峻挑戰。這些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察。與任期制度有關的約束,例如土地使用權不安全、獲得土地的不平等、缺乏轉讓權利和合併地塊機制,導致農業不發達,高度無土地、糧食不安全和自然資源退化。此外,該東非的可用土地被過度細分為小型且不經濟的單位,通常會導致生產系統分散和生產力低下。事實上,農場規模從伊索比亞每戶家庭1公頃到2.0公頃不等。坦尚尼亞和烏干達和肯亞的2.5公頃。

儘管面積不大,但4個研究國家的土地擁有量超過了非洲平均1.6公頃,但仍遠低於北美(121公頃)、拉丁美洲(67公頃)和歐洲(27公頃)。除了這個土地所有制非常低的絕對水準,可用土地的分配極不公平。具體來說,東部和南部非洲人平均土地四分位數最高的家庭控制的土地面積,是最低四分位數家庭的15倍。以肯亞為例,頂部和底部四分位數的平均農場面積分別為6.690.58公頃,分別包括租用的土地(Jayne et al., 2006)。

土地所有權問題遠遠超出了小塊土地的範圍。例如,在伊索比亞,根據該國1994年的憲法,所有土地均為國有。在作業中,傳統的土地使用權安排是由農會負責分配土地給居民(Kamara等,2004)。根據 Kebede (2002),土地私有化似乎是減少與權屬計劃相關的不安全感的最有效方法,並且國有制帶來的不確定性。

同樣重要的是,在獲得更多土地方面,對現有的土地進行適當管理。根據Kimaru Jama2005),東非持續成長農業生產力受到土地退化的威脅,特別是土地侵蝕和失去生產能力。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許多項目被由瑞典國際開發署和其他開發機構實施合作夥伴,以保護該地區的農業用地。11研究發現需要制定明確的土地使用和農業政策,以提供研究人員、推廣人員和小農的框架對環境敏感的做法。然而產權缺乏明確性,土地獲取不公平,加劇了土地退化問題。

3.1.2農業融資和信貸獲取

在投資方面,所有四個國家的小農都依賴於他們的儲蓄低收入這限制了擴張的機會。12例如,一項針對20015月至8月期間,坦尚尼亞344個農村家庭的樣本,顯示農村家庭總收入的一半來自農業,46.6%來自非農業就業(工資和自營職業),匯款低於4%。由於缺乏抵押品和/或信用記錄,大多數農民不僅被商業和國家開發銀行,而且被正規的小額信貸機構繞過。因此,除了自有資源外,農民還要依賴親友、匯款和非正式放債人。

在所研究的所有國家中,商業銀行對農業貸款的比例一直是與製造業、貿易和其他服務部門相比非常低,阻礙擴展和技術採用。例如在肯亞,缺乏資金和小農認為獲得負擔得起的信貸,是造成農業生產力低收入的主要因素。在坦尚尼亞和伊索比亞,獲得正規信貸主要是僅限於對抵押品要求很高的大型城市中心。在烏干達,高利率抑制農業投資。而最近的小額信貸機構已為數百萬以前無法獲得銀行服務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由於創新手段,迄今為止,它們基本上未能到達較貧困的農村地區和/或小農農業生產者。其生計特點是高度季節性投資、風險和回報(Peacock等,2004)。肯亞 Equity Bank 的成功(專欄3.1)和 Standard 所舉例說明的新融資舉措銀行模型(框3.2),沿用孟加拉國Grameen銀行的思路,提供需要強調為包括小農在內的窮人提供的銀行服務。

專欄3.1:手機銀行和農民接入:以肯亞 Equity Bank 為例

1984年開業以來,Equity Bank已從小額信貸機構發展為上市商業銀行。幾個合作夥伴為這家銀行的成功做出了貢獻。金融深化挑戰基金(the Financial Deepening Challenge Fund FDCF)13特別與Equity Bank合作設立了一個450,150英鎊(654,000美元)的資金,用於移動銀行的項目。Equity Ban k正在將移動銀行帶到肯亞農村一些最偏遠的地區,原來無法進入商業金融機構。移動銀行為許多小企業和小農提供銀行商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與普通分行相同的金融服務,包括存款和儲蓄、匯款處理和貸款。這種服務減少了Equity現有的分支機構交通擁堵,並增加了銀行的客戶覆蓋面。移動客戶只需支付相對於分支機構相同交易的費率,他們的移動服務額外收取少量費用。

隨著Equity的移動銀行計劃擴大其覆蓋範圍,新增5個村莊和100多個小農戶和肯亞偏遠的Siaya地區的農民,現在可以使用銀行設施。聯合國Development Program Equity Bank 合作提供了8100萬美元的貸款,以設立一個為婦女服務的基金。股權貸款是基於對企業現金流的評估,而不是抵押品。根據他們過去的還款記錄,客戶可藉低至25美元,至多160,000美元或更多。

Equity Bank 建立了一個重要的新夥伴關係,為小農提供農業企業有必要的資金,來擺脫貧困並建立可行的企業。這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GRA)、股票銀行、國際農業基金發展署(農發基金)和肯亞農業部建立了5000萬美元的貸款機制(3億肯亞先令),以加快為250萬農民和15,000農村資材等農業價值鏈,成員有商店、化肥和種子批發商和進口商、穀物貿易商和食品加工商。該貸款額度將與來自AGRA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現金擔保基金” 500萬美元平行運作,該基金將降低部分股權銀行放貸的風險。

資料來源:AGRAFDCF的網站,Africa Renewal (2009 )Bank_Case Study(1).pdf

此外,大多數非洲政府在農業上的支出也很低。自1980年以來,平均佔總支出的6%。有些支出低至1百分比。在四個案例研究國家中,2002年至2008年政府預算中的農業平均為3.5%17%(見表3.1)。除了伊索比亞,它記錄了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分別為14131712%,其他三個國家遠低於其國家預算的10%,在莫三比克馬布多20037月非洲聯盟(AU)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由於缺乏足夠的資源,公共支出過低是農村基礎設施(電力、道路和供水)以及發展高效輸入和輸出市場,以及功能擴展服務一個嚴重的問題。

儘管東非農村發展對農業的官方發展援助(ODA)總量值一直在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發展援助呈下降趨勢。

例如,1999年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官方發展援助僅達到約2.21億美元,但到2007年增加一倍(達到6.34億美元)(見圖3.1)

專欄3.2:小規模融資-南非標準銀行融資模式

儘管農業部門在非洲大陸就業和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巨大比例,但只有不到1%非洲的商業貸款用於農業。此外,該部門的大部分貸款都是大規模的農民,使小農得不到充分的服務。商業銀行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借給農業是這項活動的風險性質,由於商品價格波動和政府效率低下。同時小額信貸機構收費高利率,有時對貿易活動和城市地區的利率高達100%,導致向小農分配信貸微不足道。

為了尋找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的創新方法,南非標準銀行、非洲最大的銀行(擁有100多年的大規模農業融資經驗),非洲綠色革命聯盟(The Allianc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in Africa AGRA)20093月簽署了1億美元的交易。該交易的目標是提供資金東非和南非的小農和農業企業。具體來說,AGRA和莫三比克千禧挑戰賬戶(the 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 MCA)將為即將獲得的貸款提供20%的違約擔保。未來三年在坦尚尼亞、烏干達、迦納和莫三比克分發。

新的標準銀行貸款計劃在三年內向四個國家中的每個國家提供2500萬美元的貸款。再加上3-5%,以覆蓋750,000名農民。標準銀行還計劃降低它的貸款擔保額度。從AGRAMCA獲得,從第一年的20%到第二年的10%,第三年的5%,最後幾年後為0%。與AGRA和所涉國家的政府一起,標準銀行已考慮到商業銀行向該行業提供貸款的大部分風險和問題,並且尤其是對小農來說,這是一個禁區,目的在將農業貸款轉變為有利可圖的活動。具體來說:

為降低與化肥和種子相關的風險,AGRA計劃向種子公司投資1.5億美元,以分佈於四個國家。同時AGRA正在訓練農民,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正確使用化肥和輪作作物,以減少東非普遍存在的土地枯竭。

o為了減輕與乾旱有關的損失,AGRA將引入利用天氣的天氣保險思想索引保險產品,基於其在南非此類保險方面的經驗。

o為了減少與小農合作相關的巨大交易成本,AGRA訓練農產品經銷商,他們充當小農和市場之間的中介。它也是將小農組織成5001000人的合作社,以緩解農場經營和貸款行政。

o為了規避抵押品限制,標準銀行取消了抵押品要求完全在其貸款中,而是一直在動員大公司承諾購買即將到來的作物。

o未來,標準銀行打算利用期貨市場提前設定穩定的商品價格。

O AGRA正在改進現場存儲技術。

標準銀行相信,其公私合作方式將在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其他國家的此類計劃過去的成功經驗烏干達百年農村發展銀行(CERUDEB);AGRA和坦尚尼亞的國家小額信貸,坦尚尼亞銀行(NMB);肯亞的 Equity Bank AGRA合作夥伴關係。然而,新的1億美元據稱,Standard-AGRA交易的範圍是前所未有的。標準銀行冒著風險,希望開闢一條有利可圖的農業商業貸款方式,這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成長領域。

資料來源:改編自Keeler (2009)

與每年平均180億美元的估計相比,這些數字很小。NEPAD非洲農業綜合發展計劃每年10(CAADP),實現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將整個非洲飢餓人口減少一半的目標(NEPAD2002)。此外這種援助主要集中在農村發展和基礎設施,以及在較小程度上的農業研究和擴大。另一方面,對農業農村的援助佔比,在該地區的發展從199511.8%下降到20053.5%,僅在2007年略微恢復到5.4%。同樣,這仍然是一個與用於農業的官方發展援助百分比相比,和該地區以前的農村發展百分比極低(即1995年為11.8%)。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在非洲農業經營資金不足,尤其是案例研究國家,這對小農戶的經營農業產生了負面影響。除了承諾他們的農業預算10%Fan Rosegrant 2008)進行的一項IFPRI研究,顯示為在東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到2015年需要增加年度投資,非洲和SSA約為2.0美元和48億美元。總非洲東部的政府農業支出這將增加達到每年3.8億美元和非洲整體為137億美元(表3.2)。

3.1.3進入輸入和輸出市場

改善對資材和產出市場的進入,是農業部門從維持生計向商業生產轉變。

小農必須能夠從有效的市場和地方層面獲益更多增值,並更容易參與競爭。研究的東非國家仍在努力的應對農業資材和產出的營銷,與市場沒有足夠的裝備來滿足窮人的需要。根據2005/2006在烏干達進行的家庭調查,30%的被調查社區即使在旱季也沒有可以通行的道路和三分之二的社區沒有任何公共汽車或出租車連接。在大多數東非國家,更多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市場中心5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地方。

在資材方面,據估計4年耕地作物的平均化肥施用量,肯亞為30公斤/公頃/年,伊索比亞為14公斤/公頃/年,坦尚尼亞為5公斤/公頃/年,烏干達為1公斤/公頃/年,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100公斤/公頃/年(Smaling 等,2006; Ariga 等,2006)。高成本和種子和肥料等關鍵資材的浪費也有問題。為此原因,農民大大減少了對種子、化肥和殺蟲劑2k7g3m/4。例如2006年,UNDP2007)報告說,烏干達農業用地的各改良種子、化肥、農用化學品和糞肥的使用率僅為6.3%1.0%3.4%6.8%

此外,2007年坦尚尼亞的貧困與人類發展報告顯示,87%的坦尚尼亞農民沒有使用化肥;77%沒有使用改良種子;72%沒有使用殺蟲劑、除草劑或殺蟲劑(農用化學品),由於農業資材和服務成本w94高(R&AWG2007)。

在產出方面,由於這四個國家的大多數小農都在生計生產、營銷不發達。效率低下。缺乏充足的存儲空間設施對營銷和糧食安全構成另一個制約因素:在非洲,農民生產的大量農產品往往在未上市的情況下腐爛,而小農沒有及時的技術消費(Kamara等,2002)。

產出方面對提高小農生產力的另一個關鍵限制。東非的農民一直無法與大多數連鎖超市顧客聯繫起來。主要障礙是他們無法滿足高品質和國際價值鏈要求的安全要求和交付時間表,因而阻止他們在這些市場上競爭。16

3.1.4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薄弱繼續阻礙非洲的農業活動,包括在四個研究國家案例。主要挑戰是不充分和條件差的市場設施和交通系統,包括公路和鐵路。以前基礎設施的投資往往是無效的,因為設計不善,缺少維護。有時是由於資助這些投資的捐助者的停止做法。

道路系統,對於市場發展而言,是農場的資材和產出分配最重要的進出,是農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面臨瓶頸。

由於道路網路不暢,小農依賴於低效形式的運輸,包括使用動物。此外灌溉設施很差,因為東非只有4%的農業產出是在灌溉條件下生產的,相比之下,亞洲約為33%AfDB/IFAD, 2009)。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東非國家,收穫後損失估計為平均超過40%,在某些水果和蔬菜中甚至高達70% (UNIDO, 2007)。

在肯亞,不發達的農村道路和不發達其他重要的有形基礎設施,導致農產品到市場以及農業資材品輸入的高昂運輸成本,降低農民的競爭力。此外農村地區的電費昂貴且經常不可用;減少了包括冷藏設施在內灌溉和農產品加工的投資,。缺乏儲存和加工設施限制易腐貨物的適銷性,例如魚、乳製品和蔬菜。基礎設施和後勤方面的限制也是阻礙貿易。

烏干達與沿海港口的連接依賴於通過肯亞的單一鐵路線。例如烏干達政府於20091月宣布其咖啡出口數量(8%)和價值(23%1000萬美元)均下降,原因是與以往2008同月相比,物流問題和集裝箱供應有限。17

3.1.5農業推廣與創新

研究和推廣服務已經瓦解,技術改造對任何人都無效。事實上平均而言,案例研究國家與大多數非洲國家在農業上的研究支出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0.7%。另一方面,一些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比例佔3%Karugia et al. 2009)。在伊索比亞,重點一直是小農通過改善獲得現代資材(如改良種子和肥料)。然而,交付系統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運行,這已經造成採購和資材品分配的延誤。在整個1990年代,在肯亞的有效性推廣服務,由於追求訓練和訪問擴展模型不適當而下降,延遲採用替代,和部門人員的業務預算大幅減少。在坦尚尼亞,服務通常側重於通過短期技術包增加產量,沒有關注農民的情況、市場和可持續性。儘管它們加強各種嘗試。研究、推廣和訓練薄弱。公共和私人夥伴之間的合作有限。這坦尚尼亞和肯亞的技術傳播和創新薄弱,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技術成就指數(TAI)得到證實,它們都被列為分別以0.0800.129分,被邊緣化(UNDP2001)。

在烏干達,小農農業面臨治理部門新的私有制形式的挑戰,如以買家為導向的食品連鎖店和優質超市和衛生標準。取消隱性和顯性稅收,以及自由化營銷系統,極大地提高了生產者在出口作物價格中的比例。在某些情況下,從9%70%,尤其是咖啡。雖然這些措施是積極的,因為它們消除了扭曲,小農在這些自由化市場中競爭有困難。

3.1.6政策相關和制度限制

如前所述,所有四個案例研究國家,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和制定的農業政策以及策略框架。

然而,到目前為止,希望政策能夠帶來積極和持久的結果仍未得到滿足。剩餘的主要政策瓶頸,包括與土地有關的瓶頸權屬,和土地分配給不同的人口群體,市場營銷農產品和資材品,以及價格監管框架。例如在伊索比亞,對於與土地分配有關的不當農業政策,集體化和嚴格的價格監管已被確定為對農業的投資制約因素之一,從而阻礙生產力。

在肯亞,持續的大量公共借貸和高貸款利率阻礙了農業投資。儘管坦尚尼亞已經建立了幾個包括早期農業發展框架在內,農業的改革和策略

1970年代和農業部門發展策略(ASDS),大多數政策對大多數小農沒有產生重大影響。在烏干達,儘管採用根據2002年農業現代化計劃,小農仍然獲得不成比例的少量發展資源。

毫無疑問,政府無法實施這些計劃的部分原因,是行政和技術能力薄弱,特別是在農業部。所研究的四個國家對農業發展的制度支持不一致,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充分。與非洲其他地方一樣,負責農業發展需要加強,重點是運作良好市場和風險管理(FAO2009)。

成功的農業改革者的經驗表明市場的重要性。以農業生產力持續提高為導向的改革誇大了。例如,越南稻米產量和生產力的增加在1981-1994年主要歸因於市場改革,儘管大多數資材和有限的技術變革,經濟成長適度。其中的關鍵因素越南市場改革是一種制度變遷,土地產權改革,顯著提高了農民有效利用土地的經濟動力(Che等,2006)。

同時,坦尚尼亞的經驗表明,市場改革是對提高農業生產力是必要的,但還不夠。儘管此國家1990年代進行了大量的市場化改革,農業表現依然令人失望。農民增效的主要瓶頸,對改善激勵措施的供應反應是結構性的,市場進入有限,信貸和基礎設施不足(Danielson2002)。因此結合越南和坦尚尼亞的經驗,表明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支:撐農業的框架以及農業改革的互補性基礎設施、市場進入和信貸領域。18

3.1.7氣候變化及相關糧食安全挑戰

主要由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一直是主要的非洲許多地區農業產量和生產力下降的原因,包括東非。在這四個國家中,大多數農作物和畜牧業都是雨養的,因此易受天氣波動的影響。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東非乾旱和洪水頻率增加,導致作物歉收和牲畜的損失。伊索比亞遭受持續乾旱的最嚴重打擊,使糧食安全成為減貧的關鍵問題(專欄3.2)。

此外,隨著土地退化的加劇,土地復原力已經降低,乾旱和洪水的影響加劇了。2008年肯亞茶葉產量下降是由於季初乾旱,約6%2009年初,肯亞政府報告說,有1000萬公民面臨糧食短缺的風險,以及因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呼籲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

緊急情況是由乾旱共同造成的;高糧價,以及2008年初選舉後的暴力影響了裂谷的農業,國家的糧倉。不幸的是預警系統不夠完善。

印度等國家用於預測中期天氣和季節的地面和衛星系統,對的農業產出。在東非很少見。

專欄3.3:東非的糧食安全:伊索比亞案例

1957年以來,伊索比亞經歷了嚴重的乾旱,繼1984年媒體廣泛報導之後,最終導致國際反應。75%的人以農業為生活動和另外10%完全以牲畜為生,該國仍然容易受到天氣變化飢荒,也是政策失敗和該國北部正在進行的內戰的結果。伊索比亞被認為是東非的水塔,因為它的高地是尼羅河的主要源頭。遭受長期乾旱。目前該國正面臨著乾旱問題以及全球糧食危機的波動導致價格飆升。超過400萬伊索比亞人受到糧食不安全的影響,需要超過800,000公噸的食物援助。

機構

建立的主要機構管理糧食不安全現在被命名為防災、備災機構(the Disaster Prevention, Preparedness Agency DPPA)標誌著轉變。從純粹的救濟提供到策略限制乾旱的影響。這機構開發了一個早期的多重來源收集數據的警告系統,包括氣候數據並提供資訊給大量用戶。例如,國家氣象局收集、分析和製作預報並發布定期公告形式的資訊。主要目標是確保及時反應和滿足糧食安全。

所採取的行動

為了加強DPPA的準備,現在要求10天天氣預報,提供每月天氣摘要和三個季節性預報。氣象局的網站和國際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媒體被用於傳播此類資訊。

政府的行動包括安全網,這是一項以工換福利計劃,其中超過700萬長期貧困的農民獲得現金或食物,以換取在新植物完成工作的勞動力道路和其他公共基礎設施。定期評估各種糧食安全指標進行。每年11月進行兩次緊急需求評估,六月,也用於計劃援助呼籲。此外快速評估是在有需要時進行,以確定受影響的人數以及需要和類型的援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World Bank糧食安全項目和其他全球機構在這一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弱點

在數據品質、、人員、評估範圍和調查結果交流方面,預警系統還有很多工作要改進。

結論

1984年以來,糧食安全形勢有所改善。建立了機構以減少糧食不安全的脆弱性。氣候變化和乾旱問題可能會繼續存在。

除了外部全球經濟脆弱性之外,這些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伊索比亞小農的產量和糧食安全面臨壓力。然而更大的努力必須針對增加對農業的投資和採取的可持續性措施減少脆弱性。

Source: Compiled fro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Society publication, edited by Hellmuth et al (2007).

3.2與糧食和金融危機相關的制約因素

3.2.1糧食危機背景下的小農

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世界糧食急劇增加價格達到危機水準,但最近開始下跌。名義的以及真實的,所有主要糧食商品的國際價格,2008年上半年達到近30年來的最高點(圖3.2)。儘管食品市場情況與各國之間食品價格的未來演變仍不確定,一些國家預測表明永久轉變為更高的水準。但對其他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暫時的市場擾動,將很快恢復到食品價格的長期趨勢(Kamara等,2009)。總體而言,全球食品價格有所下降,不及近期飆升之前的先前水準,未來可能再次大幅上漲。

糧食危機導致宏觀經濟不穩定以及加劇許多非洲國家的貧困和飢餓水準。由非洲建立的脆弱性指數22

開發銀行使用2007年的數據將肯亞列為最脆弱的國家。本研究中考慮的四個國家,其次是烏干達,被評為中度脆弱。伊索比亞和坦尚尼亞的脆弱性被評為低級(Kamara et al, 2009)。

2008年的全球高糧價導致許多國家出現高通貨膨脹,包括四個東非國家特別在肯亞和伊索比亞進行了研究。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從2007年的9.8%17.8%躍升至2008年年的25.8%25.0%。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的通貨膨脹率也在2007年分別為6.1%7.0%2008 上升到 12% and 10.3 %23由於生產成本上升,東非大部分地區的小農戶回到種植區域減產。一些大中型農戶能夠把握新興市場機遇,提高產量。部分生產商甚至從自給農業轉變為更高回報。每單位土地面積生產更多。例如,烏干達的一些生產商已經開始高價銷售重視主食(matoke),並且購買更便宜的食物,玉米或木薯粉(IFAD2010)。到2009年年中,大多數商品價格已經下跌,但仍高於2007年之前的價格。

在東非,糧食危機的原因因國家而異。來自這些國家的糧食和作物評估以及救濟機構的建議燃料價格上漲,導致本研究涵蓋的所有國家的食品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上升影響了產出和資材價格。在肯亞為例如,化肥成本增加一倍多,價格達到2008/2009生產季節為1212美元/噸,高於上一年的550美元/噸。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肯亞和肯亞北部地區的內亂。在烏干達同樣重要的是,食品價格繼續受到生產的影響水準。在許多國家,乾旱等不利的農業氣候條件是伊索比亞、肯亞和坦尚尼亞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

東非的食品趨勢似乎跟不上全球趨勢。例如在2008年伊索比亞的玉米價格從每噸535美元繼續上漲至550美元以上。肯亞的價格最初在5月至6月期間下跌至每噸320美元在7月升至約每噸340美元之前。只有坦尚尼亞經歷了玉米價格連續下跌。從1月的每噸約330美元上漲至20087月的每噸約240美元。

在蘇丹、厄利垂亞和伊索比亞,小麥價格一直在上漲,這與以往發生在國際市場上的情況相反。與其他穀物一樣,小麥價格各不相同。這些國家之間的差距很大。在伊索比亞,小麥價格約為700美元/噸,但截至20087月,厄利垂亞的價格高達1800美元/噸。東非國家之間穀物的巨大價格差異反映了他們的市場,主要來自政府控制和糟糕的交通基礎設施。

積極的一面是,高糧價可能會刺激食品供應方面的反應,尤其有能力增加產量的生產商。這樣的農民需要有充足的基礎設施和制度體系支持。因此食品價格上漲,可能是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機遇。許多缺糧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和支持措施已經到位或很快建立。從長遠來看,然而,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短缺預計將對糧食生產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沒有協調一致的行動和適當的政策措施,這些新的發展將無助於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特別是MDG1,更具挑戰性。在中期內,不迅速採取行動可能導致需要長期援助緊急救助的人數顯著增加。各國政府的政策和投資回應以及發展夥伴,需要針對具體國家和具體情況,並應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以連貫和相輔相成的方式應對當前和長期挑戰。

3.2.2國際燃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過去兩年,國際油價波動很大。2008年年中,它們升至每桶147美元的空前水準。自20087月以來,跌至最低金融危機後每桶40美元。此後燃油價格有所回升。預計中期內將保持在70美元至80美元之間。這種波動油價下跌,對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小農和貧困線以下的人不利。

所有四個案例研究國家都是石油淨進口國,這使得它們容易受到油價的波動。高油價增加了進口費用,導致貿易平衡惡化、貨幣貶值和國際收支平衡付款情況。國際收支逆差導致官方對外損失外匯儲備。在肯亞,外匯儲備從34億美元下降200712月末(相當於2008年進口保險的3.1個月)至200812月末的29億美元。(相當於20092.8個月的進口保障)。

該地區其他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與不利於農業發展。

近期油價上漲使一些政府和投資者將注意力和有限的資源轉移到生產生物燃料作物。此政策促進生物燃料作物的生產,而不是作物生產的需要重新審查,以免取代糧食作物並推高糧食價格(ODI2008a)。然而,隨著燃料價格大幅下跌,生物燃料的產量減少具有吸引力,並可能逆轉生物燃料作物生產的成長。

如上所述,石油價格已經下跌,但供應挑戰。當地石油營銷商繼續否認,將高油價傳遞給消費者,低原油價格帶來的好處沒有給于消費者的運輸和營運成本。高油價導致高能源、運輸和生產成本,農民無法完全轉嫁給買家,導致農民利潤減少。此外,高油價也帶來負面影響影響。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的預算狀況經濟和社會部門的要求。

3.2.3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影響

2008年年中以來,世界經歷了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具挑戰性的經濟形勢。非洲也未能倖免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非洲大陸的GDP成長率從6.1%下降2007年的百分比到2009年的2%Kasenkende等,2009)。東非似乎與其他地區相比,受到的影響較小,2009年的成長率約為5%

在農業部門的背景下,小農和大農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影響。然而小農由於它們與世界金融市場的融合程度較低,因此受到的直接影響較小,因此農民在股票和金融市場遭受損失的風險較小。同時,規模化養殖戶的吸納能力更大衝擊,因為他們的資產持有更加多樣化。實際上只有少數大型農業在非洲一些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價,由於股票交易市場貶值下跌,尤其是在2008年下半年。24

但缺乏接觸國際金融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機會連鎖店(例如超市,)阻止東非小農實現在繁榮時期,實現高收入並實現高生產率成長。相反的風險,是缺乏將他們從金融和經濟挑戰的直接影響中解救出來。

出現的真正問題是小農是否不應該尋求更大的與市場的融合。答案在於小農的相對成本。農民在做出任何一個決定時都面臨著成本。然而,已經很清楚的是,全球經濟危機可能會延緩甚至減緩東非的小農擺脫貧困與逃亡危機,以及由此導致的信貸緊縮,尤其是對於中小微企業,可能導致小農信貸枯竭,從而限制了他們購買化肥等資材品的手段。化學品和種子缺少導致更大的糧食短缺。小農戶因此遭受危機的第二輪影響,即使在沒有直接接觸全球市場。25

在更積極的方面,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以及糧食和燃料危機為東非農業提供了新機遇發展和扶貧。總的來說,食品、燃料和金融危機引發了政府更協調的反應,發展合作夥伴、私營部門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重點關注農村發展。這世界被迫重新考慮其農業發展方法,包括補貼對小農的作用。這一最新發展可能會振興一般農業,特別是小農農業。

4.東非小農的機會

4.1投資機會

農業和小農農業的潛力可以通過加強東非幾個農業出口子部門的收入。在這個在此背景下,肯亞園藝出口通常是農產品在非洲取得成功出口的一個例子。園藝業是外國農業交易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根據Minot Ngigi2009)超過50%的收益26。肯亞的關鍵因素園藝成功在於:(1)實際匯率與其均衡價值一致;(2)宏觀經濟穩定;(3)有利的投資環境;(4)堅實的基礎設施;(5)與歐洲市場的聯繫,以及(6) 農民和出口商刻意努力促進雙方之間的合作。這些因素得到了訓練和小規模灌溉的支持補充。

肯亞成功的經驗教訓可以應用到其他農業生態相似的國家和生產潛力。事實上,伊索比亞的水果和蔬菜出口也一直在增加,2002年至2008年的年均成長率達到24%Upper Awash地區的JJ Kothair農場的一個例子說明了持續轉型。多年來,農場一直為當地生產蔬菜市場,但在與Aurora Fresh合作後,於2008年轉向出口。向英國出口的國際營銷公司過渡。然而出口並非沒有成本。在其他投資和再訓練中,它需要新的包裝設備和灌溉系統,以滿足海外市場品質標準(USAID2009)。

儘管在特定農業子部門取得了成功,但總體農業由於小農難以獲得現代資材、不合標準的基礎設施。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伊索比亞,政府過度規範管理的部門。因此持久的改進需要改進私營部門參與,尤其是茶葉和咖啡等出口商品的農產品加工。還需要多樣化到其他非傳統出口作物。投資在茶葉種植和加工,以及茶葉包裝方面存在出口機會。類似的機會存在於咖啡加工和最終產品的包裝中比如速溶咖啡,用於混合Arabica咖啡的robusta咖啡的種植,以及用咖啡殼製造煤。除蟲菊子行業,在種子生產/植物繁殖和種植園投資方面展現機遇。

非洲的農業潛力並沒有逃脫外國投資者的關注。這最近在非洲(包括東非)的大規模土地投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投資為非洲農業轉型提供了機會,通過更好的灌溉基礎設施、就業、技術轉讓和糧食安全。

此外這些投資可能通過合同使小農受益農業。然而這些新投資的環境影響因子需要進行審查,並將其納入此類投資的協議中。那片土地投資還伴隨著其他風險和機遇(專欄4.1)。

小農在各個農業生產和農業綜合企業領域都存在投資潛力,從初級生產和食品加工到提供專業服務。此外投資機會比比皆是。支持服務工作例如建立農機設備廠;操作曳引機租賃中心;建立訓練機構和研究中心;發展人力和畜力技術;經營農業機械化中心;訓練推廣專家和農業研究人員;建立農業資訊中心和種子繁殖場。

專欄4.1:糧食危機和非洲農業的外國直接投資

在全球投資激增之前,非洲國家在過去五年中經歷了外國直接投資,食品價格的下降。隨著全球食品價格飆升,一些國家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韓國、美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和英國等向非洲國家採購大量耕地,用於投資農業生產以供出口和滿足國內需求需要。幾研究國家的此類投資個例子案例是;在伊索比亞,英國Sun Biofuels,一家英國公司最近收購3,000多公頃種植麻風樹,用於生產生物柴油。Sekab,一家瑞典公司,計劃投資4億美元在坦尚尼亞生產生物燃料,使用高達200萬英畝(約809,400公頃)。埃及計劃在烏干達種植840,000公頃小麥和玉米。2008年,卡達政府開始與肯亞就100,000英畝(約40,500公頃)的長期租約進行談判。同樣,五個來自美國、日本和英國的跨國公司在肯亞申請土地種植農作物,例如麻風樹、巴豆、甜高粱和糖。

正如CastelKamara2009)所指出的,投資主要是出口導向。不一定有助於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目標。對於坦尚尼亞的生物燃料項目或在某些情況下尤其如此。在伊索比亞簽署了僅用於出口到沙烏地阿拉伯的生產協議。這些大規模非洲(包括東非)的土地投資,有巨大的機會為該地區的的農業部門高配備人員。這些為農業目的而廣泛徵用的土地,不僅方便了進入得小農和大農提供資金,同時也吸引技術、專有技術和市場。它也是具有帶來宏觀經濟效益的潛力。例如GDP成長、創造就業機會、基礎設施發展,增加了政府收入,改善了農村地區的民生。

儘管這些交易創造了機會,但它們也面臨著一些需要應對小心處理的社會和經濟挑戰,以免損害利益。一家瑞典公司在Bagamoyo區的Wami流域,規模化甘蔗生產交易案例,將搬遷約1000名小規模稻農,在他們的土地上沒有補償,因為他們沒有土地所有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他例如坦尚尼亞和肯亞的牧區,牧區人口的季節性放牧區,可能會流失給外國投資者,使他們的牲畜和農作物活動面臨風險。

Sources : (Castel and Kamara 2009; Collier and Dercon, 2009; Cotula, 2009; Cotsula et al ,2009; Morgan, 2009b; Oxford Analytical, 2009a; Oxford Analytical, 2009b and Sulle, 2009)

4.2.振興小農農業的其他機會

儘管存在上述限制,但從長遠來看,小農農業提供了許多機會。下面重點介紹了這些機會。

4.2.1全球需求上升

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全球需求成長趨勢,部分受人口成長的推動,小農農業為人口成長創造了機會。尤其是新興國家,印度和中國,那裡的人口已經增加一倍,2009年估計達到12億和13.3億。比50年前他們各自的數字,將提供小農擴大生產機會。儘管印度和中國直到最近已經自給自足。在糧食生產中,耕地不足將導致未來農產品進口不可避免。

此外,預計小農農業在經濟上是可持續的未來。因為不斷擴大的城市中心,經濟快速成長研究國家大部分情況下和隨之而來的對更多樣化產品的需求,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如上所述,非傳統出口市場如園藝業最近有所擴大。此外,城市化和快速的經濟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非洲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推高了消費者的購買力,產生了對食品的需求。並轉移了食品需求從傳統主食轉向肉類等高價值食品牛奶。這種飲食轉變,導致對用於飼養牲畜的穀物的需求增加(Von Braun, 2008)。對水果、蔬菜等的需求也在增加加工食品和預煮食品。但隨著土地面積的增加從農業轉移,城市化也對所研究的國家構成挑戰。

4.2.2礦產資源發現

最近在一些東非國家發現的礦產資源,構成了小農耕作未來擴大生產和提高生產力的另一個機會。具體而言,坦尚尼亞於20047月在Songo海上天然氣田開始生產天然氣。在烏干達,已發現石油,而在肯亞勘探一直取得進展。預計東非國家油氣出口提高收入水準,從而提高對食品和其他商品的需求。

4.2.3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成功案例

印度、中國、韓國和越南的成功案例,小農耕作是高度成功的農業的基石。革命給小農帶來了更光明的未來和更大的作用。

東非實現農業成長的全部潛力。令人驚訝的是,三十多年來在更少的時間內,越南從稻米的淨進口國轉變為第二大出口商的故事。主要是越南小農,他們構成該國約70%的稻農。有了這些例子,有一個有理由相信東非乃至非洲的小農,將由於農業生態和現有機會的相似性,能夠做到這一點。

4.2.4.氣候變化和環境影響

氣候變化及其對大規模農業的環境影響,使其成為實現小農和大規模農業的最佳組合勢在必行。

由於小農作物和牲畜農場對農業環境的負面影響比大型農場較小,提高現有土地上的生產力,將是比單獨依靠大規模生產更環保。這通常是與環境危害相關,例如砍伐大樹。基本上來說環境因素,環境敏感地區的小農耕作,應與其他地方的大型農場一起鼓勵。

4.2.5。市場資訊和合作夥伴

過去20年,在非洲各國合作取得進展,無論是在區域層面還是在非洲聯盟(AU)層面,支持區域貿易。區域經濟共同體致力於創造關稅同盟和共同市場。隨著該領域取得進展,東非和非洲總體上一直在增加,但仍遠低於潛在的內部貿易。在不久的將來,非洲農民的主要市場在非洲。對大多數農產品而言,它們規模龐大且成長速度快於國際市場商品。

此外,地方廣播、手機和互聯網的使用增加,及時和更廣泛地提供有用的市場資訊的途徑(AfDB, UNECA, and OECD, 2009)。近日,Nokia與肯亞氣象局合作推出了一項名為“Nokia生活工具的新服務,該服務將使基於農村的居住在小城鎮的社區和個人手機上定期收到有關氣候的最新資訊變化。農業資材和農產品價格。預計零售新設備的價格從2590歐元(Ksh.2,500Ksh.9,000)不等。

除了Nokia生活工具之外,東非其他主要的基於ICT的舉措提供肯亞提供的SMSSokoni是快速和現成的資訊流。The SMS Sokoni, provided by Kenya Agricultural Commodity Exchange (KACE) and mobile operator Safaricom in Kenya and Busoga Rural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Initiative (BROSDI)。所有這些新舉措幫助小農做出快速和明智的決定,這將提高他們的生產力。

4.2.6東非糧食不安全

非洲東部地區持續存在糧食供需缺口甚至長期糧食不安全狀況。例如,伊索比亞遭受結構性糧食不安全主要是由於貧困跨區域的食物交換,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仍然如此。這政府和國際社會通過伊索比亞提供食物干預援助。然而,糧食援助的使用應僅用於極端人道主義緊急情況,不應被允許退化為援助依賴綜合症,壓低當地食品價格並阻礙當地生產。糧食援助因此,應在當前危機結束後立即停止。這種情況中的最佳選擇是為了支持當地的主食生產。這又是一次機會由小農農業填補。然而由於各種限制和子行業面臨的市場失靈、目標明確(且有時限)的政府可能需要採取干預措施,就像在其他一些國家所做的那樣(方框4.2)。

 4.2.7超市、合同農業和集體行動

超市營運商,垂直整合收集、配送和零售食物,在東非變得越來越重要。最值得一提的是超市佔肯亞食品銷售額的20-30%。其他三個案例研究國家有超市,但食品銷售比例較少。原則上,超市成長的重要性將使農民對價格變化更加敏感。通過更有效地將客戶和農民聯繫起來,提高消費者的品味。然而,在作業超市要求品質統一,最小數量,一致性,以及難以滿足的高衛生標準和供應及時性。小農他們可能還需要能夠將貨物追溯到來源,以確認它們是如何生產的(Hazell2005)。小農經常資金不足和教育不足,難以滿足這些要求要求。這些挑戰很容易通過良好的推廣服務克服,合同農業和集體行動,例如烏干達的Eagle項目(框3.2)。農民訓練計劃也可以提供幫助。

專欄4.2:馬拉威補貼計劃案例

2005年,馬拉威進口了30萬噸以上的糧食,養活了近500萬人。某些糧食短缺的原因是乾旱和該國遭受的很多年歉收。然而,2006年和2007年,該國的玉米產量超過了國家的需要。這些創紀錄成績的背後是馬拉威政府的化肥和種子補貼。該計劃於2005年推出,由國際發展部(the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共同資助。

通過該計劃,大約200萬戶家庭主要包括小農能夠以50公斤每袋6.5美元的補貼價格購買化肥(不到每公斤27美元的三分之一零售價),並在種子上節省2.80美元。為了分發,政府使用農產品經銷商私人部門和國有網點,讓客戶首次選擇,他們從哪裡買的。DFID的資助使這一重要的進步成為可能。

雖然很難顯示單個因素對玉米生產的影響,但結果來自獨立評估表明,補貼導致2006年額外300,000-400,000噸玉米的產量和2007年的600,000-700,000噸。2008年,馬拉威的玉米盈餘為500,000公噸。這些數字消除了好於平均降雨量可能對玉米產量影響。2007年,這些額外產品的價值在1億美元到1.6億美元之間,遠遠超過種子和肥料補貼的7000萬美元成本。儘管已經取得巨大成功,政府計劃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增加該國的糧食產量。一個雄心勃勃的灌溉項目,被稱為沿湖泊和主要河流的綠化帶,這將有助於農民全年收穫作物,而不是單一的生長季節。捐助者支持朝向計劃正在增加,其實施正在改進,以使其更有針對性和有效的。

Sources: ( http://www.dfid.gov.uk/casestudies/files/africa%5Cmalawi-harvest.asp; Dugger, 2007; FAO and UNDP, 2008; and Masina, 2009).

合同農業和集體行動有助於將小農納入高價值需要專門資材並銷售到市場的專門供應鏈27。然而十分重要的是了解和遵守高價值產品的標準。如果利用得當,小農與連鎖超市可能會提高其產品的適銷性和盈利能力。

在這方面,東非國家可以藉由其他國家的經驗。為了例如,馬達加斯加的證據表明,小農戶如何能夠受益於新興的零售網路。在馬達加斯加,在世界範圍內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為歐洲超市生產蔬菜的小農戶,通過合同機制獲得幫助和監督,幫助他們滿足歐洲市場複雜的品質標準。如Minten中所述等。(2009)“出口蔬菜的農民數量在馬達加斯加,儘管地理上存在重大劣勢,當地基礎設施差,低農村教育水準,以及高合規和交易成本。作者總結由於適當的激勵措施和合同,非洲的小農可以從新興連鎖超市得利。

馬達加斯加的經歷似乎最好地說明了合同農業。Gou(2007)聲稱合同農業提供了一種管理複雜生產的方法,需要更高精度的流程,這可以帶來更高的品質,更安全生產和營銷成本較低的食品。承包可以克服資材和產出市場或制度的不完善,通過提供信貸、種子、機械服務、人力資本來彌補不足和農民的市場進入。

承包商之間的競爭是該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先決條件。在裡面在東非的背景下,烏干達的Nile Breweries Eagle項目就是一個例子有效利用合同農業(專欄4.3)。

4.3:合同農業:烏干達尼羅河啤酒廠Eagle項目

Nile Breweries 2002年推出的Eagle項目涉及Epipurpur的種植和收穫。當地農民將高粱用於尼羅河啤酒廠生產低成本、高品質的啤酒。這將確保所有相關合作夥伴的可持續性循環。涉及的主要合作夥伴是Nile Breweries LtdAfro-

Kai Ltd.。一個種子商品經紀人和烏干達農民及其家人。

Nile Breweries是麥芽和啤酒的製造商。Afro-Kai Limited是一家私人有限公司。1984年成立,從事農產品貿易業務。這家公司的使命是確保生產加工和供應,以滿足客戶的期望和需求。Afro-Kai有限公司通過與小農合作提供品種和通過現代技術的應用品質的穀物。Afro-Kai負責協調生產,需要確定適合生產的區域並提供方便的運輸通道。

其他干預措施,如農民的選擇、資材品的訂購和供應安排以及為農民提供信貸似乎是該公司面臨的重要挑戰。

尼羅河啤酒廠通過其高粱代理Afro-Kai分銷當地的Epuripur高粱種子。向ApacLiraMasindiOyamSoroti地區的農民提供高粱品種。收穫後的農民供應Nile Breweries Limited Epuripur Sorghum用於生產低成本、高品質的Eagle Nile Breweries LimitedExtraEagle Larger啤酒,將確保所有人的可持續發展週期參與的合作夥伴。

通過建立外包種植者計劃,Nile BreweriesAfro-Kai在穀物營銷,小農與市場有效聯繫。該項目增強了更多金融機構支持烏干達農民的信心。農民也從中受益。通過農民訓練計劃提供推廣服務並就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提供技術諮詢作物管理。參與該計劃的農民得到了穩定的價格保證,並確信定期和可預測的收入。這使他們能夠送孩子上學並且購買醫療照顧和食物。來自26個地區的8,000多名農民參與了Epuripur高粱的種植。年產量超過6,000公噸,每年注入超過200萬美元進入烏干達的農村經濟,為烏干達農民創造就業機會和財富。

資料來源:(Balya2007NileBreweries2009;和Odomel2009

5。結論

振興農業部門,特別是小農農業,是一項實現東非的安全高速、和可持續成長、減貧和糧食的先決條件。儘管潛力巨大,但其性能迄今為止,農業(包括小農)一直令人失望。最近的成長伊索比亞的加速發展以及其他研究國家的一些成功的子行業儘管如此,該地區最近在2005-08年的小農農業和整個農業對快速成長仍然有限。該部門未能為發展提供基礎,包括通過工業化,儘管這些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嘗試。

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所有利益關係者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發展從業者,需要消除小農農業的生產力成長和該地區的進步發展議程現有的瓶頸。本研究回顧的研究表明,由於相互放大的相互依賴的約束,需要採取共同實施若干措施,以使針對小農子部門的改革取得成功。特別是改善土地產權和土地使用權,增加農民獲得信貸的機會,為市場提供適當的激勵措施機制工作,鼓勵農民訓練,使他們更傾向於使用現代生產方法是關鍵。其他正在進行的努力,特別是改進基礎設施也有著重要作用,因為最近伊索比亞的農業生產力說明了這一點。需要對小農部門進行改革輔之以商業化養殖的發展,實現高農業生產力的可持續成長。

亞洲綠色革命的重要教訓之一是僅靠市場無法實現農業成長。東非政府在振興小農農業和轉型方面,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使小農從自給農業轉向商業農業。他們必須建立一個有利於一般農業,特別是小農的有利環境,這需要根據馬布多宣言對於農業預算,增加農業預算撥款。這將簡化政策和監管的實施改善、發展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和安全財產權。政府還需要確保農業部性能驅動。此外通過創新和技術提高生產力可以通過農民訓練促進採用。這確保了農民有生產符合品質標準的商品所需的技能,讓他們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競爭。輸入和輸出市場也不能完全留給私人經營部門。由於窮人基礎設施和不完善的資訊,政府可能需要干預以確保農民可以通過提供市場進入資材和產出市場。例如肯亞的移動銀行的資訊和技術的創新採用。

非洲開發銀行和其他發展夥伴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幫助發展東非農業部門,包括小農農業。

除資金外,世界銀行鼓勵東非國家採取預防性措施應對糧食危機的措施,包括通過調動資源。在更廣泛的發展背景下,世界銀行促進區域一體化以加強貿易和投資流動,支持預防衝突的機制,並促進其早期解析度。最後通過與RMC的政策討論,世界銀行確定了最佳各國採用的做法,以適合其具體情況。

參考文獻: https://www.afdb.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publications/working_105_pdf_d.pdf

Editorial Committee

Kamara, Abdul B. (Chair)

Anyanwu, John C.

Aly, Hassan Youssef

Rajhi, Taoufik

Vencatachellum, Desire

Salami, Adeleke

Moummi, Ahmed

Correct citation : Salami, Adeleke; Kamara, Abdul B.; Brixiova, Zuzana (2010),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 East Africa: Trends,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Working Papers Series N° 105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Tunis,

Tunisia.

Coordinators

Copyright © 2010

Africain Development Bank

Angle des trois rues: Avenue du Ghana,

Rue Pierre de Coubertin, Rue Hédi Nouira

BP 323 -1002 TUNIS belvédère (Tunisia)

Tél: +216 71 333 511 / 71 103 450

Fax: +216 71 351 933

E-mail: afdb@afd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