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智能生物產業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無官御史台
武漢肺炎與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越南的高科技農業發展遲緩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資訊來源:Read more at VietNamNet. Publication date: 8/16/2017

http://english.vietnamnet.vn/fms/business/184828/high-tech-farming-development-sluggish.html

越南高科技農業的發展十分遲緩,其原因在於未有發展計劃與生產規模太小,而且與此國家的其它產業相比,農業的利潤無法相稱。

20178越,MARD在越南中部高原林同省大叻市召開一項會議。與會者同意越南農業部應該以高科技農業發展為農業基本要求。藉此可得到更高附加價值的外銷產品,具有全球競爭力與穩定高品質。

越南官方在研討會宣佈在過去60年的發展,越南不但食物自給自足,每年出口300億美元的食物,供應鄰近1千萬農村家庭之生活需求。國內GDP之農業占有率22%,而且占出口比例2325%

但是農業部門因為自發性的小規模生產,發展十分緩慢,因此限制了高科技應用於農--漁之企業投資。近年來又受到氣候變遷,環境汙染與食品衛生安全要求之影響。

越南政府提出各種政策以促進高科技農業之發展。在2012年,其首相(行政院長)實施了在1985年宣佈的發展高科技應用於農業政策。

此政策之目的是促使高科技有效地應用於農業部門。用以發展大規模,高競爭力與全面性的農業生產模式。在確保國家食品安全性之下,農業部門每年的成長目標是3.5%

2015年,此最高政府首長簽署另一項主計劃:在2020年之前要建立10個高科技農業區。

然而到了2017年中期,越南此國家只有兩個高科技農業區,位於南部省份的后江省與富安省。在此會議中,參與者一致歡呼,慶祝林同省成為另一個高科技農業專業區。林同省因為氣候適宜,土地取得方便,而且鄰近南部高經濟發展區,因此吸引更多外國資金用以投資高科技農業。

應用高科技農業,此省之農業專業區水耕蔬菜每年每公頃產值22,000美金。花卉每年每公頃產值5,2800美金,茶與咖啡每年每公頃產值11,000美金與10,560美金。這些農產品幾乎都是出口。

然而依據林同省農業與鄉村發展部部長的意見,在此省份農民與企業採用高科技農業面對的困難包括土地租賃問題與投資資金的不足。官員強調需要精細之調整,使得土地所有者與投資者達到協議,用以租用土地。

依據越南官方銀行(State Bank of Vietnam, SBV),提供高科技農業的資金高達美金771萬元。但是農民由於缺乏對國內與國外消費市場之資訊,對於貸款之償還壓力極大。SBV直接指導各商業銀行承諾提供各種可能的協助。

 

<討論>

在亞洲,發展高科技農業並不是新聞。在東北亞的日本、南韓;在對岸之中國;在東南亞地區之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此種發展高科技農業的口號已喊了數十年。

政府的角色是什麼?提供土地、資金補助與貸款、進出口之協助與關稅優惠。但是高科技農業在亞洲仍未普及。以日本為例,水稻栽培秋彩雲端系統在日本農業之使用面積是多少?日本溫室使用電腦環控又有多少棟?

亞洲國家在推行高科技農業,共同特點為不重視或是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推行高科技農業的關鍵問題簡單列舉如下:

1.          何謂高科技農業?以自己國家的氣候條件、土地面積與農民素質,要引進哪些高科技農業?

2.          引進高科技農業的時程?是直接一次到位,或是分階段實施?

3.          高科技農業涉及設備使用,例如農機具之維護與操作。需要生產技術,例如施肥,病蟲害防治。需要收穫後處理技術。需要建立農產品安全檢查制度。這些技術由哪些人指導,是國外學術單位之專家,或是輸出設備之廠商代表?

4.          本國之對接人才在哪裡?國內農業界有哪些高階人才能夠學習、消化這些國外引入之科技?國內農業界有哪些中階人才能夠實施與推行這些新技術?

5.          國內農業高階人才如何培育?常見之例子是以政府經費送至已開發國家留學。然後一去不回,為他國所用。

 

至於一個國家的內部行政組織,誰來定義高科技農業?那些人來決定要發展的科技項目?國家補助與貸款的資金誰來審查?國家的資金其真正流向是往哪裡?這已是政治問題,而非科技問題。

因此亞洲國家數十年的高科技農業發展註定遲緩。到了二十一世紀,還輪不到黃種人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