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學要學習甚麼?
首先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情與能力,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夠量材適性,以決定自己的方向。
再來是〝術德兼修〞。術是自己的專業能力。德是自己的修為涵養,從待人處事開始。
專業能力要能夠配合自己的性向興趣,勉強不得。以工程人員而言,如果下定決心要學習工程學理,那就踏踏實實讀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力學、電學、熱學等等。先對基礎學科熟悉了解,先專而後博。先打好基礎,再觸類旁通。從工程人員要再進而成為工程師,那麼除了工程原理,還要培養語文能力,還要了解社會科學中經濟學、管理學等,還要具有人文學科之素養。因為工程師(Engineer)的”er”即是代表人文意義。
大學四年,要培養自己能夠具有〝不斷增進自己能力”的能力。時而檢討自己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要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外界的問題,能夠思考,能夠結合他人智能,共同解決問題。
對於專業問題,能夠依據基本之學理,能夠以自己的專業能力,結合眾人力量以解決問題。在職場上即是首席工程師,又稱研發經理,稱為Leader。
能夠解決自己成長學習的種種內心問題。有一天就能夠回頭解決別人的成長問題,成為他人心靈成長的導師,稱為Mentor。
具備此雙重能力,即是術德兼修的大師。術是專業,其極致是leader。德是修為,能夠自立而立人,自達而達人,其極致是Mentor。能夠術德兼修,在專業領域是Leader,而在心靈領域是Mentor,這就是大師級人物,稱為Master。有沒有比Master更高境界呢?那就是Saints,聖賢之人。
一個偉大的大學,其偉大不是有許多大樓,有許多昂貴的儀器,而是擁有許多大師。偉大的大學另一個特徵是良好的學術風氣。大一的導師,大一的基礎課程,應該由這些大師親自教導,以開啟剛入門的大一學生。
對於大一的新生最好也最有效的勉勵,是座標原點的概念。剛入大學,對於絕大多數的科系,學生程度都是如此相近,基本的起跑點就是相同。以大一入學為座標原點,以每一學期為檢討的時間點,就可以發現每隔半年,同學之間的不同變化。在專業精進,在人格修為,開始有著明顯的差距。隨著大一、大二至大四畢業,這種差距更加顯著。而這些分歧點,是由大一上學期開始。
大一的浮動心靈要能靜心學習,要能反思自省,那就要有良好的學習風氣。讓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受到學術風氣影響。大學的偉大,即是要有大師級人物,即是要有此沈蘊深遠的學術風氣,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兩者皆無,大學即是成為技職教育而已。
這是我對中興大學生機系大一學生的期勉。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如今每屆65名學生,若能教出3~5名學生成為人才,已經不容易。
在我任教的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最討學生喜歡的教師,基本上是兩種類型。其一是時髦尖端,社會流行什麼,就跟風喊著什麼?自生物技術、奈米、微機電、智慧農業與AI。只要沾上這些流行口號,師生就自認高人一等,只是搬弄名詞,卻不願意深入了解其意義。另一種是好混,容易得到學位,以國立大學的招牌推銷此文憑。最典型就是E**A文憑。
任教二十九年,看著校園內大師級人物逐漸凋零,看著此間大學整體向下墜落。那麼在此種大學任教的意義是什麼?以機率而言,每所大學,每個科系,還是有著不甘只是維持一個國立大學招牌的學生,還是有著不肯僅限於此,而能奮發向上的學生。每年能夠教導到這種學生,這一年的教導辛勞就沒有白費。人才是國家,社會是根本,培養人才是有意義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