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的校訓是什麼?這倒不難,在校門上方即有大大的四個字。但是中興大學的校花是什麼?何年選出!答案就在生命科學大樓前面的一座蝴蝶蘭牆,下方有碑文記載101年由學務處投票選出。
興大這排蝴蝶蘭在剛成立剪綵那天,一定是綠色一片,白花搖曳,十分壯觀。但是因為後續乏人照顧,根系浮在軟盆上方,也可看到病蟲害侵襲之植株。開花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似乎自剪彩展出之後,就不再有所照顧,任其自生自滅。
這排蝴蝶蘭牆即可用以代表台灣的學術界。只要求得當下之風光,而不必顧及後續之發展,考核與評鑑。學術單位的言行不必負責,而且相互包捧。對於發表的研究成果不必細察,追蹤。因此發表言論愈來愈加壯膽。
學術界這種扯虎皮,說大話似乎是自2000年代開始。當時生技掛帥,經常可以看到如下言語“一滴血檢查48個病症”,“改善米之澱粉基因,米酒價格跌了一半",“完成拖鞋蘭組培技術,拖鞋蘭一株自數百元跌到10元"。這些言論只要翻閱當時的“生技月刊",即可看到一月一次的吹牛皮,放衛星大賽。
因為言論不必負責,學術倫理逐漸瓦解。因此為求增加SCI篇數,大家交互掛名。為拉高引用次數,大家結伴相互引用。申請專利,技轉更是不計其數。但是不會有任何機構查看這些專利是否對產業有用,這些技轉是否真為產業應用。以魚鱗製作面膜,由公家技轉公家,即是最高成本(新台幣三千八百萬元)之宣傳品。
毎年的發明大展,台灣有多少學校參加,又得到多少金銀銅牌。但是不會有評鑑單位關心在數以百計之發明展,那些獎項是真正對產業有用。
大學的主管,不論是院長或是校長,都是十分忙碌。忙於簽署各種備忘錄(MOU),忙於建立各種結盟,至全世界找尋姊妹學校。而這些MOU,這些結盟,這些姊妹校對於學校研發與教學有否效果?因為沒有單位加以評鑑,加以再追蹤考核,因此愈加浮濫。
興大的校花牆就是如此沉默地站著。根系浮出,病害及蟲害造成缺株,造成葉片愈來愈加細小。開出的花朵數目與花瓣大小ㄧ年不如ㄧ年。反正也不會有任何人關切,那就置之不理。此校花牆就是大專院校等學校單位之典型心態代表。
交大校長說“台灣毎天都在做小確幸,而且過頭了。"但是可怕的真相不是大學在做小確幸,而是大學在做表面工夫,在做一些只有當下宣傳,作秀而無以為續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