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人文關懷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無官御史台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1963年竹山的寒流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2016年的一月下旬,台灣因寒流而四處飄雪。但是這並不是台灣最冷的冬天。台灣的最低溫氣候紀錄如下:1901年台北市-0.2,台中市-1.0℃。1963年台北是-0.1℃,台中市-0.7℃。

而我有記憶以來,最冷的一次寒流是1963年。當時我是國小一年級。竹山老家海拔近二百公尺,加上位於濁水溪畔。山區氣溫比平地低了2-3℃。在國小那一年,也是上學期即將結束的日期(127),早上起床發現屋頂上有一層霜,田間草地可以看到碎冰塊。這是竹山最冷的一天。

在就讀國小那六年,似乎寒流年年報到。小學生還是打著赤腳上學。自老家到中州國小為2.5公里,當時馬路是碎石路,只有兩側有大車車輪壓出光滑的車道,成為小學生上學的人行道。員林客運大班車是一小時一班,因此馬路即是人行道。當時,幾乎無人穿鞋子上學。自小到大,腳底都長出厚厚一層皮,走在碎石上也不會疼痛。中州國小的制服有夏冬兩季,夏季短褲,冬季長褲。但是還是有許多同學,終年只有穿著短褲上學。

寒流來臨時,就是有寒意自腳底竄上來。國小的地面是混凝土,並不光滑。在冬季格外冰冷,因此我們盡量以腳後跟著地。最麻煩的事情別是腳趾甲邊緣因冰冷過久而凍裂。雖然不致於流血,但是碰到傷口還是疼痛不止。

上課時,國小的窗戶擋不住寒風。當時濁水溪的溪風又強又冷,許多教室的門窗已有裂痕。學校無經費更換。當時我們自家裡拿來漿糊與日曆紙,將破洞黏補以擋風。班上一位同學撿到一個舊肥料袋,上課時用它套住雙腳,因為能夠擋風而驚喜的告訴大家。那天放學後,小學生到處搜尋肥料袋。當時的桌子是兩人共用。若是兩位男生,兩腳互繞以相互取暖。中間那排桌子是一男一女,只好各自以兩足相互摩擦取暖。在那寒冷天,大人照樣上山下田工作。小孩乖乖走路上學,也聽不到抱怨。

中州國小附近馬路旁側有三個大池塘,那是陳氏宗親會的財產。到了冬季,水塘水量慢慢減少。靠近馬路旁側池塘岸邊只剩瀾泥。有天,班上同學上課時一面走路一面嬉鬧,一個同學掉下池塘,兩腳陷在泥巴中,起來時兩腳塗滿瀾泥。那天他一直喊著兩腳好暖和。第二天,有好幾個小學生如法泡製,走下池塘兩腳塗滿泥巴,被風吹乾後,兩腳包著一層黏土層,直呼好舒服。到了第三天,全班男生都用泥巴塗滿雙腳,而教室地面開始慘不忍睹。第四天,此泥巴保溫法蔓延到其他班級。最後在訓導主任廣播怒罵中結束。

在寒冷的冬天,因為家境算是小康。家裡有厚被,有榻榻米可入睡,我不覺得寒冷。但是鄉間還是有窮苦人家。就是在國小一年級那年冬天,1963年台灣最冷的冬天,後埔子一位獨居老人,被發現飢寒而往生。傳出來的消息是他的米甕已無一粒白米。棉被是破損的薄被。這消息使得父親十分痛心。

在地緣上,老家所在地古稱社寮四里,而富州里是四鄉里的最上游。陳家自第二代祖先傳下一個祭祀公會,稱為陳寄公祭祀公會,我們稱為“大公”,以有別於第四代天和公傳下來的祭祀公會“小公”。

“大公”在後埔街上有店面出租。在富州里有土地因此有田租。有三個池塘,每年冬季撈魚分魚。因為有收入,因此可以發放敬老金。自70歲、80歲不等,有不同金額,每年清明節都發放。雖然不是大筆金額,但是可以維持基本溫飽。

遺憾地,社寮四里還是有一些老年人無兒女扶養,也無陳氏宗親會的公款補助。在當時無社會救助,無功德會等組織。當時鄉間仍是物資缺乏,窮苦的時代。

父親當時做出決定。在1963年,在他49歲,就是我7歲那年,他要存錢幫助這些老人家。他請中州國小的老師出面調查有多少老人家需要救助。

老家的田地可以種水稻,但是產量低,收入少。父親改種香蕉,開始累積一些積蓄。每年冬天來臨之前,也是二期水稻收割後。鄉間的獨居老人每年都可以收到兩大袋白米,每人都有一床厚被。這件事,父親做了十餘年。直到1980年代之後,台灣經濟起飛,政府已有預算編列窮苦救助金,父親才停止這件事。

父親在1990年離開我們。離世的第二天,退休的國小老師紛紛說出這段往事。我們兄弟姐妹才知道父親曾經以積蓄幫助這些鄉間老人而不求人知。我們曾問及母親是否知道這件事?媽媽的回答是這樣子“我從來不管你爸爸如何花錢。他對自己如此吝嗇節儉,他才不會亂花錢。”

父親童年沒有機會受教育。祖父  紫雲公長年患病。祖父唯一的收入是鄉間有拜拜廟會時,父親背著他到廟口說書,可以收到一些捐助的銅幣。父親從小長大的知識來源就是來自祖父說出的民間傳奇,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他將水田改種香蕉。他除了自家能夠賺錢,也繁殖大量香蕉苗分送親友,教導大家種植香蕉以改善生活。對於孤獨無依的老人,他這樣告訴國小老師:因為我家收入較多,能有餘錢幫助他們

是什麼力量使得父親如此做?有一次國小放學時我在校門口遇見父親,他以腳踏車帶我到後埔街上添購農具,隔壁正是棉被店。記得棉被店老闆的老母親曾經問及父親此問題“老天為什麼做事不公平,會留下一些孤單老人無子女照顧?”我記得父親與棉被店老闆的對答。父親說道“老天做事,也無法做到完全公平。我們做人,就是幫助老天,使人世間能公平。”父親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這就是他給我們子女的身教。相信這就是他的信念。當時我記下父親的話但是不懂這些話語的意義。直到國小老師說出這些往事,我終於懂了。

在今年的寒流,熱門的新聞是平地下雪。而很少人還能記得在1960年代,寒流對台灣貧苦人家的傷害。寒流是天災,是無可避免的氣象現象。我不相信人力一定勝天。但是由父親的身教,我相信以人為之積德,可以彌補此蒼天大地的缺憾。以人為的努力,可以補足人世間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