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史台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工業科專與農業科專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一篇文章"誰把台灣5G產業玩壞了",這是一篇59日柯祥德先生沉痛的論述。

文章內容是否真實,曾經參與工業界科專計畫的廠商,官員與財團法人成員,大家心知肚明。尤其文中那段文字:

"為了給長官放煙火,製造政績,成立各種產業聯盟。除了跟廠商收會費,辦論壇,上新聞,給長官舞台"

這種工業科專的種種汙穢早已汙染了農業界。在農業科專比比皆是。我個人親身體驗如下:台北市南海路的天龍國官員,將大筆經費給予新竹竹東一家財團法人。由此單位執行一個台灣溫室產業向海外擴展的計畫。一個對溫室,對農業完全外行的財團法人單位,計畫最後的執行成果就如同上述的劇本:成立一個聯盟,辦個活動,邀請天龍國官員前來致詞,演完戲之後完全沒有下文。如今台灣溫室外銷業績在那裡?

在這種造假,上下交相利的風氣之下,結局是什麼?就是除了少數產業已成護國神山,台灣大多數產業仍然賺著辛苦的毛利。

 

附錄:誰把台灣5G產業玩壞了?

2021/05/09 05:30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47706

誰把台灣5G產業玩壞了?(路透社) 柯祥德/曾任職法人機構

二十年前美軍將領來台看國防產業,結束後給了令人印象深刻但十足汗顏的評語:「台灣可以成為以色列,但卻搞成巴拿馬」,時至今日,因緣際會我們已擁有護國神山地位的半導體產業,但許多產業仍停留在二軍的等級,還只能賺低毛利的辛苦錢,其中通訊產業在世界版圖只能算是個山丘,無法打進高毛利的基地台與核心網路設備市場,從3G、4G到5G都如此。每年科技預算投入資通訊領域超過兩百億,其中5G每年超過二十億,先不說5G大基站掛零,連5G小基站都只有零星出貨,更不用說核心網路。孰令致之?是科研人員素質與數量不足還是人謀不臧?我們先從工研院的5G小基站談起。

工研院5G小基站:沒有產業競爭力

工研院接受經濟部法人科專補助多年,技轉Intel的單晶片參考設計,改為自己的FPGA程式碼設計,結果拿到兩廳院因為只能支援數個用戶端上網,只好全改回Wi-Fi,還技轉給兩家公司,其中一家最後放棄改用Qualcomm單晶片解決方案,另一家還在奮鬥。其他幾家廠商不是回頭採用IntelNXP方案繼續開發,不然就是搭配在深圳的Lions(萊恩斯)軟體。為何不能技轉後產品化成功出貨?為何工研院資通所的團隊搞砸了卻沒人負責?

法人科專不等距關係:打混摸魚或不平走人

原來是立委所指控的5G辦公室柯秀民、技術處何祥瑋、科專主審鐘嘉德等人串連打假球,造成會做關係的法人研發團隊能分到計畫經費,拿到後因為有做關係,審查與驗收都容易過關,所以努力的動機就大減,東西當然做不好,反觀沒做好關係的團隊就得自籌經費,累得人仰馬翻,最後深感不公而跳槽到產業界。經濟部惡化的審查對法人團隊創造了「不等距關係」,使得不少團隊不是混得很兇不然就是累到人才流失,破壞了研發的動能。

過水的新創案例:製造假績效

5G辦公室為了創造績效,還請由某大公司離職的新創團隊「過水」工研院,先進入工研院,只加了幾個工研院與資策會的人就再出去,連這個團隊都說工研院做的東西不能用,他們改用NXP的解決方案,還被工研院要求付技轉金。

業科包了法科的技轉金業績

5G辦公室不只惡搞法人,還媒合業界科專但附加他們自己設計的行規:技轉金、工業服務、產業聯盟,主動介紹業者跟經濟部申請業科,但談好五千萬補助必須拿出兩千萬給法人當技轉金、五百萬給另一X公司當工業服務,申請的業者自己留兩千五百萬,等於5G辦公室除了用法科罩某些法人團隊,還用業科很體貼的幫他們喬好技轉對象與技轉金,順便搾一筆錢給X公司,其所圖為何?一條龍式的造假莫此為甚。

  最後為了給經濟部長官放煙火製造政績,透過成立各種產業聯盟,除了可以跟廠商收會費,也可辦論壇、上新聞、給長官舞台,還可以讓主審拿去給其他評審示意是政策支持的假象,最後再拉攏廠商代表申請業科,再玩一次上述一條龍式的行規,簡直把廠商與長官當「道具人」。

爛掉的法科與業科生態

5G相關法科與業科被這樣多年操弄,生態系已爛掉,不只法人團隊被玩到殘障,廠商也被唬弄陪著玩,無怪乎一些看清事實的廠商只好自力更生慢慢挺進。5G相關科專也許因柯秀民等人而最嚴重,其他科專的承辦科長與承辦人不會這樣玩嗎?技術處會如此,工業局內部不會有樣學樣嗎?只是操弄的嚴重程度因承辦科不一而已。

打破20年的共犯結構:執政者的勇氣

該全面檢討的是整個經濟部每年三百億的科技預算,充斥著不同團隊的勾串,比科技部的四百億預算嚴重許多,原因是科技部計畫大多以百萬計,案小量多,但經濟部計畫以千萬及億計,案大量少,案大才有操作的誘因。然此結構已歷經前朝的累積深化,民進黨執政後未能對此事務官層級進行改革甚或訂立新規範,造成今天5G科專績效不彰的引爆。

擺在眼前的是考驗執政黨與其政務官的勇氣,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還是趁勢改造整頓一番。我們建議經濟部技術處與工業局:一、落實科長與承辦人層級的輪替,避免久居其位產生勾串結構。二、落實主審與評審每年三分之一的替換,且所有審查案名單每年匯總備查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三、重新定位工研院與資策會的主力為新創育成基地、科專計畫為育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