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史台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2012首頁:平蕪盡處是春山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走過了蕭條的2011年,對於2011年竟找不到適當的漢字以表達這一年。2011是個沉悶蕭瑟的一年,最能代表這一年的漢字或許是此字。

對蘭花產業而言,銷售量與銷售金額年年增加。但是在經濟行為,利潤是來自收入減去成本。以另一個數學角度,總金額除以總數量即是單價。近六年出售的單價卻是遞減,生產總金額在世界蘭花產業之比重也是年年遞減。由這些敘述可知,看問題是看表面淺層的表現(銷售數量與銷售金額),還是看出深層的真實面(出售的單價與台灣在世界的比重)。在2011年,台灣蘭花產業看到的是「淺層」的一面,而整體台灣社會也浮現此淺層的視野。台灣在2011年暴露的問題即是停滯於此表面的浮淺,而無法深入的探討問題真實面。

對於蝴蝶蘭產業,曾經寄予最大的希望。此希望不是著重於其總產值。因為全世界未來若有三億株之銷售量,如果種苗完全由台灣供應。總生產值也不過三百億新台幣。利潤也不到百億。對工商界而言,百億利潤只是個上不了檯面的小小產業。但是此產業的意義不是產值,而曾經是台灣農業的希望。原來可作為台灣農業揚眉吐氣的典範,可以延伸帶動更多的高科技農業。在2011年此產業已自我定型,已與台灣農業脫節,成為官方經費支持下的「夢想家」產業。自2004年的旗艦計畫至今,每年年增率如此艱苦緩慢。但是官方的宣傳文稿猛如煙火,一次又一次的施放。

二十年來對溫室工程,對蘭花產業的投入,只有一個信念:創造出一個農業的典範,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因為是典範,因此鄉間可以留住更多年輕人,可以為農村注入活力。可以以科技為基礎,延伸帶動更多的設施農業。二十年之後,此夢想卻還是如此遙遠。

由於氣候的極端變化,在2011年農業產銷問題一波波的呈現。可以看到農產品價格的失序,可以看到農民的無奈。以10年為一週期,199120012011的台灣農村最大的變化是年輕人口流失。在2021年,台灣農村的土地依舊存在,但是還能見到多少農夫?這些年邁的農民,還有多少人還有力氣下田?農村需要年輕人,農業需要合理的收入才足以安頓年輕人於鄉間。但是現代的農業無法脫離國際市場,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農業如果只有內需市場,其格局也只有出現少量就業人口,也只有媒體造就宣傳的少數農村英雄。有國際競爭力之農業,生產需要有生產作物對象,要有生產技術,也要有國際行銷之能力。在全世界農業成功的小國家有荷蘭、丹麥與以色列,都可以以小博大。但是台灣為何不能?台灣卻是走不出海島的心態與格局。台灣的充沛陽光本來就是動植物生產的生命源泉。台灣並不缺乏先天的作物生產條件。台灣氣候條件不盡完美,但是已勝過丹麥之酷寒,荷蘭的陰冷與以色列的水源匱乏。台灣農業的問題不是氣候,不是土地,是來自「輕、薄、短、小」的心態,只止於表面的膚淺。農業的問題表現是產銷失衡,而深層的原因在於心態。在於只求浮淺表現而不重視問題之本質。由蘭花產業即可看到這些本質問題。對此產業是否有一兩年的近期目標?是否有三至五年的中程目標?是否有長期的發展定位?試問,再五年十年、再二十年,我們要將此產業以何種型態交給下一代。

遺憾地2011年的蘭花產業,只能說是「夢想家」式的產業。以台北花博為例,在短暫時間以巨額金錢砌出表面光鮮亮麗然而實質的淺陋,只是一種表面浮層的秀場。以溫室節能相關的科技研究,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去的失誤不必檢討以得到教訓,對於未來只是到國外購買新玩具加以把玩。

以統計學之抽樣理論,蘭花產業可以做為台灣農業能否轉型的代表。此產業呈現不只有技術面、制度面,而更是真實的呈現人心的思維。蘭花產業年年有進展,但是進步的速度如此緩慢蹣跚,產業的獲利逐漸的衰退。這些問題可歸咎於荷蘭的競爭,也可歸咎於世界性經濟危機。但是真正的問題是心態,能否看得深入,能否看得遼遠。

拉開時空的視野,台灣目前不是盛世,但是所幸也不是亂世,台灣正處於衰世。在衰退蕭條之中見到浮淺無力的一面,但是有幸處於衰世而非亂世。台灣社會仍有一定的格局,有一定的支撐力量,有許多持續兢兢業業努力不懈的人群。只是要自衰退蕭條中走向生猛有力,要開創新局,那就唯有讀書,唯有認真做學問。

讀書做學問的方向在那裡?由基礎的學問開始。在學術界常看到此吊詭。一些所謂尖端卓越的研究題目,例如生物技術、生物晶片,最後是無法成就產業,也無就業市場。在此產業轉型自我提昇的時代,科技的整合轉型其依據還是自最基礎的學問開始,而不是藉由所謂的最尖端的學門。高科技產業無法急功近利,不是以一招密技即可橫掃天下。以蘭花組培苗生產為例,不是使用一種最新的LED燈管即可縮短產期,可以大量增加繁殖倍率。要建立穩定高品質的組培苗生產體系,還是要有整體化、系統化的生產技術。自母株選用,培養基配方,芽點定位與分切,繁殖環境的調節等各項技術都要面面俱到。這種系統化的技術是從基本工夫開始建立,只是自外界引進一項技巧是無法成事。蘭花的栽培也是如此,除了實地學習,最基本的工夫就是瞭解此植物的生理現象。蘭花產業的學習不是尋找養蘭密笈,而是最基本的植物生理學。

讀書做學問也是自基礎開始,無取巧可言。金庸的神鵰俠侶此書中描述的武功高下可用以驗證學問境界。最深的義理只是一句:『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2011年,回首重新閱讀 熊十力先生與 唐君毅先生之著作。自美國返台也已經二十三年。研究內容隨時代需求因而改變,但是大學時代立下之心志未曾改變。最大的心安是有此幸運能在學術界從事教學研究。也由蘭花產業的教訓加以反觀自省,在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是否也落入「輕、薄、短、小」的心態。時而反省研究室未來三至五年的中程目標是什麼,長期的發展定位是什麼。

外界產業有盛有衰,研究經費也有所影響。但是不受影響則是可以於學術界守住此學術防線。志向無得發揮,可以獨守孤明。理想在現今無法實現,可以薪盡火傳。

2011年,研究領域橫涉至生醫工程。有更多的推廣工作,更加添更多的行政事務。在繁忙中省思十力語要之四:尊聞錄如下之語:「自來擔天下大事者,必有渾含之氣象,深沉之思慮,廣大之規模,整暇之情致。」。 唐君毅先生之《青年與學問》此書,我以數十年學問生涯得以體會其中如下數語:「人的學問一直深處求,向高處看,向遠處推,皆莫有底。學問直向深處求,便會成古人所謂『黃泉道上,獨來獨往。』。直向高處看,亦會感『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直向遠處去,便如『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使人難以為懷」。

2011年歲末,內心最為愴然即是此句「平蕪盡處是春山」。難以為懷是力守學術之孤懷。以此自勉,也以此與各在天涯努力之朋友相互共勉,

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闊立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