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帶著系上師生至台中科學園區參觀三家工具機公司。這三家公司有個共同特點,年輕、有活力。其利潤是8-10%。與目前電子業比較,8-10%的利潤是無法想像。
工具機又稱工作母機,包括車床、銑床、衝床等機具,用以製作各種機具,因此又稱為機械工業之母。這三家工具機公司走向了精密工業,也是以精密化取勝。
在世界排名中,工具機的外銷金額排名次序是德國、日本、台灣與義大利。以台灣一個小島,可以有此成績,而且是技術層面極高的工具機具,其成功的祕密是什麼?
工具機的組件都是工業化生產,但是再精密的零組件在裝配過程仍然無法完美,仍是有誤差存在。換言之,如果精密性的要求不嚴謹,大量生產,標準化規格的零組件經過裝配之用就是一台工作母機,但是此工具機所製造的元件、配件其精密性仍是有其極限。如果要使此組合的機具更加精密,在組裝過程對於大量生產的組件、配件都需要一一研磨再加工組裝。這種細緻的研磨工作無法機械化與標準化,必須藉由更經確的儀器量測與操作人員的經驗判斷而加以進一步作業。在產品銷售之後,也必須提供售後服務與當地操作人員之技術訓練才能確保機器品質。因此中國是全世界工具機生產數量最大的國家,但是其外銷數量與金額遠遠不足台灣。台灣工具機之實力排名世界第三。
那麼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國家:德國與日本又有哪些特色?日本在工具機產業還有一批老師傅,又稱達人。在此行業以其多年經驗與敬業精神,在高生產成本之中,其外銷金額與利潤仍然勝過台灣。
第一名的德國又勝過日本。其特點是具有文化氣息之設計,尤其是為顧客客製化的工具機設計。工具機不僅是機具,而是宛如藝術品。德國具有台灣、日本等優點,又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因此工具機為世界之首屈一指。
由工具機此產業,可以討論各種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產業以機械化、標準化作業可以大量生產,可以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大量生產有其極限。要突破此極限,則必須藉由工作經驗進行調整。因此機械化與標準化的產品經此可以提昇到達另一個境界。如同德國,將文化加入設計,而且能夠客製化設計,這就是最高的境界。
蘭花產業也是如此。藉由機械化、自動化與標準化等程序,生產出大量品質穩定之種苗。再由栽培者的經驗加以調整。調整作業包括水量、肥份、濃度、種苗葉片排列角度等作業,使得種苗品質更高,開花株更美。藉由機械化、自動化取代大量的人力需求,而使人力與智力針對植株的個體差異性進行細緻的微調作業。
蘭花的多樣化更是符合客製化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要求。關鍵是能否由顧客之文化背景挑選其適合的花型、花色。
工具機產業有三大境界,代表性的國家是:1.中國、2.台灣與日本、3.德國。蘭花生產也有三個境界,其第一步是量產的標準化。但是如果第一步都走不好,只是盲目引入外國設備當作玩具,引入外國溫室再加裝冷凍機械,在無學理基礎之下,第一步都走錯了,更談不上達到第二與第三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