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史台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沉睡三百年以上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201712月,台灣出版界有一本新書,聶作平先生的崇禎十七年:1644帝國的疼痛。在1644年,中國出現了五個皇帝,明末崇禎,南明弘光,滿清,大順(李自成)與大西(張獻忠)。中國人在1644年之後,持續承受著巨大的苦難。清朝終於一統天下。在之後的歷史發展,許倬雲教授於從歷史看時代轉移"此書討論:清朝政府沒有任何尋求改革的決心。所以十九世紀始,碰到船堅炮利的西洋人,中國三百年來的經濟優勢便完全喪失,而中國再也沒有任何回應的能力。因為思想上的生機早就斷掉了許教授之評論其關鍵點在此思想上的生機早就斷掉!"

聶作平先生此書描述1644年五大政權的演變。而其結論在第七章,其標題是中國仍在沉睡"。此章之警語如下:

當中國因閉關鎖國而漸漸遠離世界潮流時,正逢歐洲國家從黑暗的中世紀走向近代化的轉折關頭。"

大明和大清的本質都一樣,古老中國輪迴式的改朝換代沒有帶來歷史的進步,歷史仍然在原地踏步。"

甲申年,既沒有才君才將,才人才相,甚至也沒有才偷才盜。這是一個真正令人絕望的時代。"

甲申年的疼痛意味著一個不祥的隱喻:古老中國還要沉睡,還要在愚昧,貪腐,動盪和專制,獨裁的陰霾下沉睡兩百多年"。

 

討論:

綜觀聶先生此本書,其中最大的警語是自明末至清末,中國沉睡了近三百年。自民國成立(1911年)至今2018年,已過了374年。中國在經濟物質層次雖然已大不相同。但是在大部份比例的政治,商務,法律等社會科學,仍然沉睡了三百多年。而在人文層次,更加是沉睡不醒。

反觀台灣,在多次外來政權之強制之下,台灣形成特殊之文化體。在經濟發展,在政治制度,在法律制度,逐漸地進展。但是人心的灰暗面,卻是受到中國政治與文化之影響,隨著兩岸交流,反而向下更加退縮。

此種精神層面的退縮在農業更為明顯。台灣農業不論是技術,制度或是精神層面,就是由三種精神混合而成。一種是來自中國400年之沉睡,一種是日據時代日本人建立之制度;一種是歐美農業科技之衝擊。此種三種混合之下之台灣農業就形成一種怪異的形態。高喊向荷蘭全面引進尖端技術,躲在日本留下之農會系統等行政組織,而心態是中國那種人事鬥爭,瞞上欺下之宮廷文化。

以文化的三個層面說明。在技術面,到處引進國外資材。在制度面,藉由農民組織要補助,要支援。在精神面,則是拉幫結社,耍心機,從事人事鬥爭之心態。

 

結論

台灣的部分文化,仍在沉睡退化,仍是大明明末之心態。

臺灣農業現今沒有才人才相,也沒有才偷才盜。這是一個真正令人絕望的時代。

在應用科學中,農業與工程、醫學等並列應用科學的三大領域。在日據時代,在1980年代之前,台灣農業在全世界仍是位居前面。在2018年,台灣的醫學,工業的電子產業等,仍然在國際上持續領先。但是農業反而停滯在1980時代,而且逐漸退化。也不知心態還要沉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