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sevier出版社定期發佈的訊息中,有一則特別的訪問稿。對象是印度材料科學Bas博士,“針對基礎科學文獻對於他的研究和職涯產生的影響深入見解,並且給予懷抱壯志的學者和研究員相關忠告。”
他對科學文獻的新與舊有如下評論”文獻回顧包含較久遠的作品,不應侷限於最近的作品。研究者必須經過透徹的研究過程才能保有競爭力。有正確的資源可供使用是研究是否成功的關鍵。”
許多研究人員始終相信研究論文是愈新愈好。這並不是錯誤,但是也未必得完全正確。最新的科學論文有最新的創見,但是也有許多論文只是重現以前的理論,以已有的研究方法,而只是應用於不同的對象。因此針對一項研究主題,其相關論文不但是要找最新最近的論文,也是要查閱以往的舊文獻。
我個人經驗如下:針對一項研究主題最好自最早的文獻開始。因為一項研究項目在開始執行之時,一定有許多方法或許多理論提出用以解決這項主題。但是在背景時空的限制,有許多研究方法無法執行。例如儀器設備不夠準確或是精密,當時電腦運算速度不夠快速,取樣方法因通訊問題而無法實施等。因此科學研究人員在當時只能選用那段時空條件下可以應用的研究方法,或當時已證實的理論。而一項研究的其他方法或理論模式就不再被使用。後來者如果只是收集最新文獻,而不知此研究主題還有許多方法可以應用。只是隨著時空轉換,儀器不斷地加強。此時回首再檢討過去最早文獻的內容,可以發現原來不能進行之研究如今都可進行,因此研究主題就有跳躍式的突破。
這就是研究文獻新與舊之分。舊文獻不見得一無是處,新文獻也不見得都是先進新潮。最重要地是論文內容有否提出各種創見,各種建議。如果收集的文獻都是相同方法,相同理論,只是研究對象的加以改變,此種論文當然優但不高,再新也少有幫助。如果舊文獻的研究方法或理論,已在學界證明毫無意義,那些文獻也無多大價值。
因此文獻的好與壞不在於其新舊,而是文章中所提出見解。要判斷這些見解是否合理,可用的最終標準還是各學術領域最基本的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