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學測或指考結束之後,總會接到家長的詢問:1.
何謂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2. 是選校優先還是選系優先。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但是可由第一個問題回答第二個問題。以下選校與選系的討論,僅限於工程科系,其他領域我並不熟悉。
在二十年前,我會說選系也好,選校也好,差異不會太大。而在2015年之後,我強烈堅定的建議:要選系,不要選校。
台灣的工程科系,原來分成兩大類群:
一、
基本的工程學系:機械、土木、化工、電機(包含電子、光電等)、材料等。也有一些科系再由此細分成立,例如航空工程,造船工程,車輛工程,農機工程等。
二、綜合的工程學系:農業工程、環境工程、醫學工程等。
但是自從教改口號開始,放任科系的改名更新。科系改名或新設成為一場混亂。只有原來第一類基礎工程學系仍然不動。第二種綜合性工程學系與第一種基礎工程延伸的科系就亂成一團。以後改名或新成立的科系有兩大特色:
A.
原來的科系改成一個奇特的名字,農機工程成為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造船工程改名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醫學工程改成生醫工程學系等。
B.
新成立的科系,哪裡熱門就成立那種科系。最典型的是能源工程系,奈米工程系,微機電系統工程學系等等。
因此台灣工程學系存在三大類,一.
基礎工程學系,A. 改名後的工程學系,B.
新成立有新潮名字的科系。
由上述三大類型科系,要如何選擇?我的建議是選系,不選校。
在二十年前,大學排名有其意義。一流大學各科系水準相差不大。學生依其性向,有特殊興趣的就選系。沒有特別要求則依大學排名選校。不論那個科系,行行出狀元。但是經過二三十年的瘋狂教改,在同一大學之內,科系與科系的水準已產生顯著差別。換言之,一流大學的三流科系,其學術水準與其學生出路已經不如三流大學的一流科系。
許多改名的科系,失去了原來的基礎學科,引進了許多不同領域之師資。常常發現,一個新名子的科系其師資專長包羅萬象,成為一個小型工學院。新成立的新潮科系,學生在大學必需修讀太多狹而深的必修課,而工程基礎課程反而因為過多的狹窄專業,壓縮原基礎工程學分。因此學生工程基礎課程不足。
以選系不選校之前提之下,科系之實力十分重要,那麼要如何挑選科系?如何知道此科系不是地雷科系,不會悔恨終身?
那就以此科系的課程開始。如果此科系的課程涵蓋工程科系應有的基礎學科,至少在四年內受到訓練還算紮實。如果課程有太多精深先進名詞,那麼四年之內學到只是狹而深的課程,對產業大多無用。
再看看此科系的本質,是否有〝無可取代性〞。一個科系如果師資五花八門,有機械,有土木,有化工,有電機,有資工,有生物資訊,有化學,有藥學等等,這種科系一定是華而不實,因為沒有〝不可取代性〞之特色。
最後再看看系友會成員。如果理事監事都是公務機關人物,頭銜都是有個"長”字,而看不到產業代表。或是產業代表其從事產業與原來科系專長無關,那麼此科系的未來出路,不喻而明。
在二十年前,一流大學沒有三流科系。如今一流大學之內,卻存在著無競爭力,尾大不掉,無法收攤的科系。這些科系的特色是各種奇奇怪怪的系名。
二十年前,我會說選系也好,選校也好,差異不會太大。而在2015年之後,我強烈堅定的建議:要選系,不要選校。不要只為一個名校招牌選讀三流科系,耽誤自己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