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人文關懷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無官御史台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65感言

 

國立中興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陳加忠

 
 

202194日,我年滿65歲。人的一生有許多次過生日,但是65歲生日十分特別。這是一般人退休的年齡,而且也是各種優惠活動的開始。65歲之後代表開始享清福、代表拿到敬老卡,以後高鐵、台鐵、公車、客運等,還有許多風景區,都是半票優惠。從此可以照顧花木,可以悠遊歲月。

但是問問自己,在65歲的今日,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嗎?心願都完成了嗎?

事情是永遠也做不完,心願也未有完成的那一天。

我父親65歲那一年,我正在就讀碩士班。母親65歲那一年,我在陸戰隊服兵役。在我印象裡,他們未曾慶祝65歲生日,他們還是日日下田忙碌,沒有所謂退休享清福。但是他們從未嘆息自己是辛苦勞碌。他們從早忙到晚,就是對兒女充滿了期望。

在我65歲生日這一天,我先回竹山老家祭拜父母親。我沒有擔任大官,賺上大錢,但是我沒有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我不像一個公務員,也不像一個待於象牙塔的學者。我還是台灣一個道地的農民,只是耕耘的不是田地,而是那片學術領域。

那麼65歲之後要做甚麼?何時是退休的一天?在大學服務的期限,還有一年5個月,那是官方紀錄的退休時日。而自己真正的退休又是何時?人生的三向,立德、立功與立言,也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立德修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停止的一天。那立功與立言呢?

在立言方面,我開始撰寫教科書,減少寫作期刊論文。在專業著作方面,有亞熱帶溫室工程,蘭花量產工程與產業,組織培養苗與生物產業,感測器與生醫應用等四本書。

在做事方面,是以台灣經驗在世界上協助其他國家現代化。從我認知以來至現在,親身體驗了經濟層面自農業、輕工業至現今電子資訊產業。政治層面從極權專制至民主開放。在文化層面,台灣原來為閩南與客家文化,近代承擔中國宮廷文化的污穢面,而近期是世界多元之交織融合。這段路程,對於我們60歲以上的團塊,我們親身經歷,我們不只是目擊者,而且更是體驗者。

因此,在東南亞,在非洲,在中南美洲,台灣有能力以自身經驗協助這些國家。在農業、加工業、製造業、教育產業等,以系統化與全面化的方式,協助他們成長蛻變。也因如此,才能凸顯台灣價值,才有更多國際友人重視與珍惜台灣。近七八年來,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因此在立言與立功,還有許多未盡未了的工作。因而談不上退休,還沒到達悠遊歲月之時光。

這將是未來8年的工作,自65歲至73歲的工作。而在此階段之後,希望寫出另一種著作,以個人在人文學科之終身研讀,還有工程、農業與醫學三項科技之實務研究,再加上近年來社會學科之研習與經驗,再以一生的經歷加以思考:一個現代人,如何在文化三層次之中,在人文、科技、社會科學等三向加以配合與定位,使這三層次之學問各得其所。這是對於8年之後之期勉。8年之後的寫作,希望將一生經歷的三向學問加以融會貫通。

只是人身有其極限,60歲之後,體力開始衰退。這是為何65歲為人類退休之基本年齡。在65歲之後,更能體驗自然體力之退化。因此如何珍惜自己身心,維持自己體力不至於衰退太快,維持一份自身能夠做事做學問的生命力,而且時而白省,莫忘"做人""立德"之本分。

65歲之今日,在官方宣佈"步入老年"之日子,一方面自勉"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一方面仍有所憾"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大地"之遺憾。以此自省自勉。也於65歲生日這一天,感恩懷念父母雙親生育養育我的大恩,唯願我一生,做人、做事、做學問,都能不辜負他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