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智能生物產業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無官御史台
武漢肺炎與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亞熱帶設施,溫室與農業

 

中興大學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台灣設施農業自從1980年代開始,已走了37年。在南進整廠輸出的口號中,台灣農業有哪些技術可以成為可輸出亮點?可以顯示台灣農業的價值。近40年的設施農業發展,台灣走的好慢,好無效率。但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從中汰蕪存菁,還是可以找出亞熱帶設施農業的特色。

設施與溫室的不同點在於前者僅為消極的保護作用,後者可以積極的調整內部微氣候。

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對於作物是最不利的因子有烈日、暴雨、病蟲害繁殖迅速與颱風損害。台灣因應完成的設施,為遮蔭網,塑膠布屋頂,四周防蟲網等構成之設施。而且針對颱風特性,發展出抗颱設施結構。

在溫室結構與環境部份,除了具有抗颱功能,其中的特色在於遮蔭網作業,防蟲網與雙重進出門戶,還有大量通風以消除熱累積。自1994年開始,亞熱帶溫室之內外遮蔭網,內節能布,機械負壓風扇,水牆,內循環風扇等成為標準設備。荷蘭溫室產業自台荷溫室合作計劃中所學習到的亞熱帶環控技術即是內外遮蔭網,風扇與水牆之通風量設計。荷蘭人原來常用的屋頂噴白漆與屋頂灑水技術,在近年來早已不適用。台灣官方恰好為荷蘭人提供了此種機會。

除了亞熱帶的溫室設施與環控設備,台灣亞熱帶農業與溫室生產之結合,還有如下精彩之處:

1.      依據氣候特性,種植兩種以上的作物

溫帶國家全年加溫,因此習慣以單一作物進行終年栽培。亞熱帶地區,以台灣為例,有涼溫冬季與酷熱夏季,因此分別種植不同的果菜。在東南亞,有雨季、旱季。因此可搭配不同濕度需求的作物。

2.      非單一作物,而是多樣作物之輪作

藉由強光、高溫的特性,選出輪替栽培之作物,例如茄果與瓜果的互相輪作。藉由每一作物其微生物群聚,病蟲害衍生與根部分泌物等不同特性,合理安排作物輪作次序。

3.      共榮與避忌作物之使用

依據亞熱帶與熱帶作物之多樣性,溫室或設施之內可以同時種植不同作物,其生長特性有相輔相成之功效。

4.      土壤改善

使用微生物製劑,進行土壤之活化,改善土壤汙染,進行土壤去毒工作。

5.      非化學性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使用生物性防治或是物理性防治,減少了化學藥劑對於環境之傷害。

6.      設施栽培專用品種

設施內部之作物與生長環境與大氣環境下不同。適用設施內部栽培之品種,台灣已有多年之經驗,尤其農業種苗公司選育之品系。

7.      小型農機具之使用

善用小型曳引機或是中耕機,搭載各種附屬機具,可在設施內部進行整地、作畦、播種、中耕等之作,節省人力需求。

        在台灣近40年的設施農業發展過程,進展十分緩慢。但是由這段時間累積之經驗加以整理,還是可以建立亞熱帶設施作業體系。此體系包括溫室/設施之結構與環控,作物栽培行事曆建立,生物性資材之應用,設施內專屬品種之採用與小型農具機械化作業。這些都是數十年慘澹經營才有之經驗。再加上近年來的自助化與資訊化,台灣的亞熱帶設施農業技術在國際農業上有一席之地。

        荷蘭針對溫帶農業可以整廠輸出,以色列則是提供沙漠農業之設施技術。台灣也可對外輸出亞熱帶設施農業。然而,亞熱帶設施農業整廠輸出,在台灣因為無大規模之廠商公司支持,因此無法形成集團軍在國際競爭。亞熱帶溫室整廠輸出,始終只淪為財團法人與政府研究機關用以騙錢的藉口。